课件编号19329378

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125138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北京市,考试,答案,版含,PDF,试题
  • cover
参考答案 本大题共 5小题,共 18分。 1.(3 分)C 2.(3分)A 3.(3 分)C 4.(3 分)①正道直行的人生态度 ②九死不悔的底线意识 ③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5.(6 分) 答案要点: ①选贤与能。屈原追求美政,称颂举贤任能,希望社会公平、正义;孔子认为选贤能、远小人,“举 直错诸枉”,方可政治清明,人心安顺。 ②诚信为本。屈原主张为政以诚,不可反复无常、不守承诺;孔子认为要做到忠实诚信,方可行事通 达。 ③严守底线。屈原坚守底线,被流放也毫不动摇,九死不悔;孔子赞美柳下惠能坚持“直道而事人” 的原则,被“三黜”也不屈从现实。 【评分参考】6 分。每个要点 2 分;各两个得分点,概括 1分,说明 1分。 二、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6. (3 分)D 7.(3分)A 8.(3 分)C 9.(3 分)D 10. (6 分) 答案要点; ①思想深刻是文章之美的根源,立言是为了明道,文章的内容与形式都应服务于社会教化。 ②写文章贵在独创,文章的内容与形式都应力求新意。 ③文章的内容与形式应统一,文质并重,文质相宜。 [评分参考]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11.(3 分)D 12.(3 分)B 13.(6 分) 【答案要点】 (1)“树”代表了小园风光,体现了诗人对小园景致的喜爱。 (2)“树”代表了诗人在凤翔的生活,寄托了诗人对在此度过的美好时光的留恋。 (3)“树”代表了诗人的静水流深老师功业,暗含诗人对自己政绩的自信。 【评分参考】每点 2 分。 14.(8 分) ①三顾频烦天下计 ②两朝开济老臣心 ③落木千山天远大 ④就有道而正焉 ⑤而臆断其有无 ⑥汩余若将不及兮 ⑦剑阁峥嵘而崔嵬 ⑧万夫莫开 第1页/共2页 {#{QQABYYYQogioAAA AAAgCAwXqCEAQkAAACIoOhFAEMAABSRNABAA=}#} 四、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1 分。 15.(11 分) (1)(2 分)黛玉与宝钗两姐妹情意投合 (2)(3 分)A (3)(6 分) 【答案示例 1】同意。从本文段中林黛玉在经历了薛宝钗在行酒令之时听出他读禁书后未当场拆穿她, 并在事后劝她少读些杂书(经历的情节 2 分)后对薛宝钗的态度有了改观,并对甚是感激,(事后的 表现 1 分)不再对其说些尖酸刻薄(事前的表现 1 分)的话。透过偏见重新认识了薛宝钗,表明林黛 玉的成长,同时,林黛玉在薛宝钗剖析自己是个多心的人,以真情换真情,得到情感上的成长。(对 “成长”的分析 2 分) 【答案示例 2】不同意。这一回中薛宝钗劝林黛玉少读闲书,黛玉被其真诚所感动,故说出真心话,(经 历的情节 2 分)但其爱使小性,敏感多思以及孤标傲物的特质并未改变(表现 1 分),故无从谈“成长” (对“成长的分析 2 分)。如本选段中“我是一无所有”“你如何比我”等语句都透露着黛玉对自己身世之 感的苦痛与寄人篱下的悲苦,这种原生的敏感性格没有改变;再如贾母问谁有金麒麟时黛玉讽刺宝钗尽关 注其他人的穿戴,透露出其对爱情的忠贞与爱使小性的特点(表现 1分)。黛玉恰是至性至灵,天真纯真的 人物代表,所谓“成长”的人情世故与她无关(对“成长”的分析)。 五、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7 分。 16.(3 分)A 17.(3 分)B 18.(6 分) 这个不动的“顷刻”指,当《梁祝》全曲进入总高潮,全乐队响起天泣地恸的高潮,演员却让舞 蹈动作陡然刹住,屹立不动(2 分)。由于对“点”的把握到“位”而产生了不动胜有动的效果,即 这个“顷刻”最富于生发性和暗示性(或:最具爆发力和最能引发想象)(3 分),因而给作者带来了 巨大震撼,作者为此印象深刻(1 分)。 19.(5 分) “张大了嘴的帕瓦罗蒂”是中国雕塑家张夫五为帕瓦罗蒂锻造的头像,它凸显了帕瓦罗蒂演唱时 的巅峰状态,是作者要阐释的艺术中最传神的那个“顷刻”或“点”的形象代表(3 分)。以此为题, 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