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31171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精品同步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4-06-0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1040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 cover
第六单元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单 元 备 课 第六单元 本单元所需课时数 7课时 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条形和简单的折线统计图,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认识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教科书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及统计过程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材分析 学习本章的内容可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的再认识作准备。整个单元的知识属于数学教材中比较看重的统计与概率领域,也是培养学生统计意识、发展数学思维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阵地。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表示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效据画出统计图,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2.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积累统计活动的相关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效据画出统计图。2.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难点:1.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2.会用平均数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与学建议 1.准备必要学具,如多媒体等。 2.提倡方法多样化。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单元课时分配 1.生 日 1课时 2.栽蒜苗(一)(1) 1课时 3.栽蒜苗(一)(2) 1课时 4.栽蒜苗(二) 1课时 5.平均数(1) 1课时 6.平均数(2) 1课时 7.练习六 1课时 第1课时 生 日 课题 生 日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3页,第84页“练一练”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生日所在的季节,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与分析的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2.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 教学难点 能发现统计图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情境导入,导入新课 教师: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知道每个季节分别是对应的哪几个月份吗? 学生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明确:为了方便,我们约定三、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二月是冬季。 教师:你知道你同桌的生日是在哪个季节吗?班上其他的同学的生日分别在什么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调查一下吧!(板书:生 日) 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 1.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1)课件出示教材P83问题串1。 学生分组探究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课堂预设:方法一:举手调查。老师或选一名调查员先说出季节,在这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就举手,然后数出每个季节举手的人数。 方式二:问卷调查。每人在纸条上写出生日的季节,然后整理一下,数出每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 教师:对比这两种方法,是不是方法二更便捷高效一些? 学生:是。 教师:那么大家在纸条上写一下自己生日所在的季节,我们整理一下。 指名学生上台整理数据,教师根据数据整理成表格。 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人数 (2)课件出示教材P83问题串2。 教师:根据我们刚才整理好的数据在格子里涂一涂。 学生独立完成涂色,同桌间相互交流检查。 教师明确:画出来就是条形统计图。 (3)课件出示教材P83问题串3。 学生分组和探究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课堂预设:(1)由所涂条形的长短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涂色的直条越长,说明过生日的人数越多,涂色的直条越短,说明过生日的人数越少。(2)根据数据计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