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3149

教科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大家之“家”》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278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教科,七年级,思想,品德,一课,大家之“家”
  • cover
第一课 大家之“家” 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归属感以及什么是集体归属感? 2、明确学校是我们成长、完善、发展自我的平台。 教学难点: 1、集体归属感的形成是一个主观感受的过程,需要通过以事例引导。 2、为什么说学校是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场所以及陶冶情操 、培育品格的环境? 教学方法与媒体: 讨论法、讲授法、分析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转眼间20多天的寒假过去了,却感 觉好像与大家分别了很久,虽然假期很短暂,但是在假期中还真是十分的想念同学们呢!看到穿校服的学生,就会想到同学们在家过得愉快吗?看来一个学期的相处,让我们已经建立起了真挚的师生之情、朋友之情。见到同学们,有一种见到亲人的亲切之感,就像回家的感觉。(这种语言导入法一般是老师们在第一节课最常用的方式,这样引入课题开门见山,直接切入正题。) 主题一:我爱我“家” 一:“家”的感觉: 说一说: 教材P3上方的两个问题: 寒假中,我对学校、班级、老师、同学的思念之情。 开学了,回到学校的心情是怎样的?对学校、班级的感情与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先引导学生回忆、体验寒假期间对学校的思念 之情,然后引出问题;接着在通过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分析的过程中,说明并指出班级和学校同样会给我们“家”一般的温暖、快乐的感觉。) 然后,带着这种对“家”的感觉,一起去看看小玲的开学第一天的心情日记吧。(P3中间方框内) 提出问题:看来,大家都有这种想念集体、盼望 早日回到集体的感觉,那么同学们知道这种对集体的重视、尊重、关心和照顾在心理学上叫做什么吗 (归属感) (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明确教材P3正文关于人的归属感的叙述,使学生认识到:对学校的思念来自个人对群体的归属需要,这是人的正常的心理需要。 让学生深刻理解归属感,做教 材中P3下方的体验活动,在此基础上再多设置几个方面,如:看到学校周边经常被一些发传单的弄得一片狼藉时我想到 ;当听到校友争得荣誉为校增光时,我暗下决心,一定要 等 等,从多方面激发学生爱校、为校校争光的意识,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 二:校园生活写真 先分组讨论交流: 1.在上个学期学校组织的那一次文艺(体育、科技)活动给你留下了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请说一说在学习生活中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人或事。) 2、你能描述一下让你最难忘的时刻或人物吗?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更轻松 ,更学生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和班级生活中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快乐,相互鼓励,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校公共生活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热爱班级和学校。) 小结:利用学生的回答,结合我的准备。 家是一片蓝天,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是一把伞…… 家像一个成熟的橘子,那颜色让我想起了夜晚回家时的灯光,温馨舒适。 家像一个石榴,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家像一个苹果,很普通,但营养很丰富。 家像一个桃子,颜色鲜艳,中间又有一个核,那就是我们的班级精神。 家像一个芦柑,苦中带着甜,甜中带着乐。 主题二:成长的园地 一:学校是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场所 出示一组学生在学校功能室中学习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图片中,1.学校为同学们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提供了哪些学习条件和设施? 2.除此以外你还知道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学习的条件和设施? 通过学生在了解学校的设施和功能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学校是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场所。 二:学校是陶冶情操、培育品格的环境。 引用名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让学生分析这句名言说明的道理,然后 用教材给的事例来进一步论证。然后选用教材中“他的拳头为什么收回去了”这个事例,让学生讨论课本中提出的三个问题之后,用P6第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