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35277

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

日期:2025-05-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28次 大小:693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七年级,下册,历史,导学案
  • cover
第1课 开运河 创科举 主备:丁学英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课标要求:了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以大运河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自学指导: 1、知道隋朝建立者,大运河的开凿与运河图,科举制度的创立;能辩证看待隋朝大运河开凿的作用。 2、重点、难点:隋朝大运河的开凿与意义,科举制度的创立。 三、构建知识网络 ① 隋朝建立者 ,定都 ; 在位时开凿了大运河。 ② 隋朝存在: 581年建立; 589 年灭掉陈朝,统一南北;618年灭亡 隋朝 ③ 隋朝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通 ,南达 ,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从北到南分为 四段。 ④ 创立 科举 制度(开始于 帝 ,正式形成于 帝创设进士科) 四、合作探究 1、唐朝诗人皮日休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此河”指什么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2、阅读材料: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请完成:⑴诗中反映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什么思想? ⑵从隋朝开始,实现其理想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⑶你如何评价这种现象? ⑷联系现实生活,你认为推举制与科举考试,哪一种方式更容易得到人才,更能体现公平竞争原则? 五、巩固练习 ( )1、科举制度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它正式诞生于: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 ( )2、“大运河北通涿郡之余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涿郡”是今天的: A、杭州 B、北京 C、天津 D、长沙 ( )3、隋朝的贡献主要有:①创立三省六部制 ②统一中国 ③开凿大运河 ④创立科举制度 A、①②④ B、①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 )4、“状元”一词与下列什么制度有关? A三省六部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度 ( )5、隋朝末年,有位商人想通过大运河从余杭运送一批粮食到洛阳,其先后要经过: A、江南河———邗沟 B、邗沟———江南和———通济渠 C、江南河———邗沟———永济渠 D、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 )6、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余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分裂割据实现大统一 ( )7、下面最符合隋炀帝时进士科考试题的是: A、默写《诗经》中文章 B、论古今兴亡之道 C、就牡丹花开写首诗 D、用算术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交流平台 新年新进步!愿你有疑就问,愉快学习。 第2课 贞观之治 主备:丁学英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课标要求: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二、自学指导: 1、知道唐朝建立者、玄武门之变;会分析贞观之治形成原因;能评价唐太宗。 深刻体会:关注民生、重用人才、完善制度,国家得以长治久安。 2、重点、难点:贞观之治形成原因分析;评价唐太宗。 三、构建知识网络 1、唐朝建立者 ,定都 ;通过“玄武门之变”当上皇帝的是 。 2、“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统治时期, 较为清明, 得到发展, 逐渐强盛。 3、“贞观之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①经济上:吸取隋亡教训,实行 ,发展生产。 主要表现为:减免 ,保证农民的 和 ;力倡节俭。 ②用人方面: ,重视纳谏。如重用敢于直言的 等。 ③政治上:沿用隋朝 制,增加 人数防专权;合并 ,精简机构,节省开支。 ④文化上:完善 制度。常设科目是 科和 科。 四、合作探究 材料一:唐太宗曾引用古人的话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唐太宗 请回答:①材料一中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产生这一认识? ②材料二中,唐太宗对治国安邦有了进一步认识。为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