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55826

专题10:文言词语(讲)【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4-06-06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29477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中职,专题,二轮,25张,课件,适用
  • cover
(课件网) 课堂小结 【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突破(河南适用) 10 文言词语 课堂小结 考情分析 02 考纲解读 01 知识梳理 03 目录 考纲解读 1.掌握常见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2.掌握常见文言虚词词在句中的含义 课堂小结 河南省对口考试每年都会对文言实词进行考查,题量为2题,题型是单项选择题和词语解释,分值为6-10分。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应该重点注意文言实词的掌握。 实词主要考查的是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通假字。考试所选古诗文均出自教材,篇幅适中,浅显易懂。所选的实词也都是较为常见的词语,难度不大。 对于本专题的复习,首先要掌握不同实词的用法,尤其是实词的一词多义;其次,重点复习教材中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最后,要多做练习,查漏补缺。实词的一词多义,无外乎教材所讲的那几种,勤加练习后,自然熟能生巧 考情分析 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 一、常见的文言实词 古代汉语的实词包括名词、形容词、动词、数词和量词,掌握实词主要是掌握实词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 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 (一)古今异义 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代,汉字数量比现在要少得多。上古时代字少的原因并非古时概念少,而是由于有些字“兼职”多,即代表的意义多。后人就根据这些字的一些“兼职”创造了新的形体字。人们就把后来创造的新形体字称为今字,原来的形体字称为古字。 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 词的古今异义通常有以下4种情况 (1)词义扩大。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亲戚”,古指父母、兄弟等亲属,今指有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的人。 (2)词义缩小。 例如:金就砺则利。(《劝学》) “金”,古指金属制品,今泛指黄金。 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 词的古今异义通常有以下4种情况 (3)词义转移。 例如: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与”,古指赞同,今指和、同。 (4)感彩变化。 例如: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爪牙”,古指爪子和牙齿(中性),今指坏人的帮凶等(贬义)。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卑鄙”,古指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中性词),今指品质恶劣(贬义词)。 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 (二)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多。一个词的多种意义,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这些义项不但是相互联系的,而且往往是由一个意义发展成为多种意义的,其中最早的一个意义叫作本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义项叫作引申义。 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 例如: ①《师说》中“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与《游褒禅山记》中“有碑仆道”中的“道”,前者是“风尚”,后者是“道路”。 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方”与“且知方也”的“方”,前者是“方圆”,后者是“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 (三)通假字 通假是指文言文中有一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情况。“通”是通用“假”是假通假字是通用字和假借字的简称。借用的字叫作“通假字”,被代替的字叫“本字”。 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 (1)音同、形似,一般采用假借字的声旁。 例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劝学》) (“暴”通“曝”) (2)音不同,但有相同的声母或韵母,字形相近,多采用共同音符。例如: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生”通“性”) (3)音同或音近,形体不同。 例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倍”同“背”) 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 (四)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较为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之一。所谓词类活用,就是指古汉语中的某些实词,在一定的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