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碱及其性质 一、多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的增加能导致酸雨 B.生石灰在空气中变质需要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和水 C.用适量的水能区分硝酸铵、氯化钠、硫酸铜三种白色固体 D.电解水时电源正极产生的是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2.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的是( ) A.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B.将足量的铜丝放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以除去其中的O2 C.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热蒸发25g水,得到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D.将酚酞试液滴入Cu(OH)2中,通过酚酞颜色的变化判断Cu(OH)2是否属于碱 3.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 B.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4.下列物质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与被溶解的物质不是同一种物质( ) A.生石灰 B.食盐 C.氢氧化钾 D.二氧化碳 5.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甲、乙、丁都是氧化物,则丙可能是碳酸钙 B.若丙是碳酸钠,乙是氢氧化钠,则甲可能是硝酸钠 C.若甲、乙、丙、丁均含有同一种元素,且乙可用来灭火,则丙可能是氧气 D.甲、乙、丙、丁之间的转化不可以全部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 二、选择题 6.下列为某同学对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有错误的是 A.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 B.配制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C.氢氧化钠的三种俗称:烧碱、火碱、消石灰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7.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中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A.酸:CH3COOH、HNO3、H2SO4 B.干燥剂:浓硫酸、熟石灰、苛性钠 C.碱:熟石灰、烧碱、氢氧化铜 D.混合物:碘酒、空气、可燃冰 8.实验室里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主要原因是( ) ①有腐蚀性 ②有吸水性,易潮解 ③有挥发性 ④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下列物质长久盛放在敞口的容器中,会变质且质量变大的是 ①浓盐酸 ②浓硫酸 ③烧碱 ④纯碱 ⑤生石灰 ⑥食盐 A.①⑥ B.②③④⑤ C.③⑤ D.②③⑤ 10.安全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学习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下列实验操作存在 安全隐患的是 A.实验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B.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将试管预热 C.铁丝放到纯氧中燃烧时,集气瓶中预先加少量水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1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O2 B.铁和铜的混合物,可加入稀硫酸除去铜 C.用酚酞溶液鉴别食盐水和烧碱溶液 D.用打开瓶盖,看有无白雾的方法鉴别浓硫酸和浓盐酸 12.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不合理的是 A.除去CaO中混有的CaCO3,高温煅烧 B.除去MnO2粉末中混有的KCl,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用无色酚酞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D.用稀H2SO4区别NaOH、K2CO3、BaCl2三种白色固体 13.下列暴露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浓氯化钠溶液 D.浓氢氧化钠溶液 14.实验室长期保存下列试剂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白磷保存在水中 B.生石灰保存在烧杯中 C.浓盐酸密封保存在试剂瓶中 D.石灰石保存在广口瓶中 15.分类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冰、干冰、氢氧化钾属于氧化物 B.茶水、豆浆、肥皂水属于混合物 C.煤、石油、氢气属于化石燃料 D.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属于碱 三、综合应用题 16.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