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357455

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9课 感悟青铜之美(共30张PPT内嵌视频)

日期:2025-10-22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967962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之美,视频,内嵌,PPT,30张,青铜
  • cover
(课件网) 感悟青铜之美 --探寻青铜艺术 中国的青铜工艺, 始于夏代末期。 最兴盛的时期是 商代和西周, 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 青铜时代。 青铜的概念 青铜是什么呢?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这三种金属按一定比例放 入 1000度以上高温的炉中冶 炼,炼出的铜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 公元前21世纪,方兴未艾的夏王朝用各诸侯朝贡的铜铸造了9只气壮山河的大鼎,鼎上铸有九州山川名物。自此,九鼎被视为国家权力的象征,拥有九鼎,就拥有全国最高的政治权力。只是九鼎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之中,迄今尚未发现,夏代的青铜文化仍在寻觅、探索中。 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 而国灭族亡则鼎迁 夏桀有乱,鼎迁于商 周灭商后,鼎迁洛阳 青 铜 器 分 shí dòng rán jù 类 lei 水器 食器 酒器 兵器 乐器 祭拜时洗手的器具 装饭和煮饭的器具 温酒和装酒的器具 防卫和攻击的器具 弹奏和演奏的器具 青铜食器、酒器 现在厨房中的餐具 _____ 天子与贵族的列鼎数量 天子 诸侯 大夫 普通的士 低级的士 九鼎 七鼎 五鼎 三鼎 一鼎 后母戊方鼎 第一站:河南安阳 112厘米 79.2厘米 133厘米 832.84千克 后母戊鼎 商代 高133厘米, 重833千克 鼎耳 鼎腹 鼎足 鼎耳:双虎与人头图案 鼎足: 圆柱体,兽面纹 鼎腹:方形,双龙组成的兽面纹 寻根溯源赏国宝 商代后期的《后母戊方鼎》 思考: (1)“司母戊鼎”为什么改名为 “后母戊鼎”呢? (2)鼎在古代是用来做什么的? (3)什么是铭文?铭文的作用是什么? 大多数人对青铜器的认识,始于小学美术中: 司母戊鼎 我不想大家认为我是后妈的 话说回来,你们到底知不知道我有多重要? 后 1、后母戊鼎”中“后”指“伟大、了不起、受人尊敬”,所以如果释成“后母戊”,意思大致可以理解为将此鼎献给“敬爱的母亲戊”。 2、 3、铭文,是指古人在青铜礼器上加铸的文字记载,比如器名、铸造人、为何而铸,甚至有历史事件的简略记载。青铜器铭文内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并具有很高的书法价值,铭文的字体叫金文。 炊 煮 器 礼 器 灿 灿 的 金 jin can can de 对古人而言 吉金的时代 青铜器真是奢侈品的天花板呀!!! 意 外 不 啊 yi wai bu a 对古人而言 也是生僻字的时代 逛青铜博物馆请记得扛本字典。注意!前方高能!! 同时 第二站 陕西眉县 西周 《大盂鼎》 101.9厘米 77.8厘米 重153.5千克 1、鼎耳:微微外翻 2、鼎腹:圆腹 3、鼎足:三足鼎立, 扉棱 颈部饰三组分体式折角饕餮纹,足根部饰外卷角饕餮纹,均以扉棱为鼻。 器身、足部的饕餮纹整个躯体上皆饰勾云纹,以雷纹填地,纹饰简朴大方。 云雷纹--用柔和的回旋线条组成的是云纹,有方折角的是雷纹. 2、纹样: 饕餮纹 3、铭文 内壁有铭文291字。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庄严凝重的艺术效果。 铭文记载的是:周康王在宗周对盂的一次册命。 大盂鼎·西周 年代 商 周 作品形式 作品效果 共同点:为统治阶级服务 纹饰多、直线型、 以饕餮纹为主、 纹饰不多,曲线型、 有铭文 典雅、平和、记事性强 庄严、恐怖、神秘 两者又如此不同: 周灭商后,吸取了商灭亡的教训,提出了“德”的观念,注重现实,强调“礼治”。 第三站 河南新郑 春秋战国 《莲鹤方壶》 壶口:为方形,高126.5厘米,长30.5厘米,宽54厘米。 壶身:为扁方体,壶的腹部装饰着蟠龙纹,龙角竖立。 壶体:四面还分别装饰有一只神兽,兽角弯曲,肩生双翼,长尾上卷。 壶足:圈足下有两条卷尾兽,身作鳞纹,头转向外侧,有枝形角。承托壶身的卷尾兽和壶体上装饰的龙、兽向上攀援的动势,互相呼应。 壶盖:被铸造成莲花瓣的形状,一圈饱满的双层花瓣向四周张开,花瓣上布满镂空的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