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绘本 学写法 编童话 1.你平时读绘本故事吗?你最喜欢哪个绘本故事?和大家交流一下。(生交流) 2.看来大家对绘本都很感兴趣。今天我们要上的是一节绘本读写课(板书课题:读绘本 学写法 编童话)。首先,我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有趣的故事。 3.(出示《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绘本封面)学生读题目,教师相机正音“嗯嗯”的发音是鼻音。猜一猜“嗯嗯”是什么。(生交流) 4.文中的“嗯嗯”是不是你们猜的答案呢?我们听听故事就知道了。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从绘本封面入手,让学生通过题目和封面插图,猜测“嗯嗯”是什么意思,以此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其学习热情,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1.我先读一个故事片段,大家仔细听。 2.故事讲到这儿,我们先来看看小鼹鼠和鸽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 一只鸽子飞过來了,小鼹鼠问她:“是不是你嗯嗯在我的头上?” “不是我!我的嗯嗯是这样的。” 鸽子说完,一团又湿又黏的白色嗯嗯,就掉在小鼹鼠的脚边了! 3.男生读小鸽子的话,女生读小鼹鼠的话,老师读旁白。边读边想:这段话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 4.这个片段是由两部分内容构成的,先是写了小鼹鼠和鸽子之间的对话,然后描写了鸽子嗯嗯的特点。(板书:对话、嗯嗯) 5.从刚才的片段中,我们知道,小鼹鼠头上的嗯嗯不是鸽子的。猜一猜小鼹鼠接下来还会找哪些小动物呢。 6.(出示四幅图)请你们学着刚才那个片段的写法,写写小鼹鼠和这些小动物之间会发生的事情,男生写小鼹鼠和马先生这幅图,女生写小鼹鼠和野兔这幅图。 7.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教师先读故事的第一部分内容,接着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发现这个片段的结构特征,提供写作的支架,指导学生进行第一次仿写。这是从学生原有的写作水平出发,鼓励学生大胆写作。 1.这个小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马先生的嗯嗯的?(出示学生仿写片段) 2.学生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颜色、形状、气味。 3.绘本的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出示) 马先生的屁股一扭,五坨又大又圆的嗯嗯,像马铃薯一样,咚、咚、咚……掉下来。 (学生交流写法的异同)同学们写了马先生嗯嗯的颜色、形状、气味,而作者除了写这几个方面,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上了拟声词。 4.这个小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野兔的嗯嗯的?(出示学生仿写片段)绘本的作者是怎么写的呢?(出示) 野兔立刻转身,十五个像豆子一样的嗯嗯掉下来了,哒、哒、哒、哒…… (学生交流写法的异同)同学们写了野兔嗯嗯的颜色、形状,而作者除了写这几个方面,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拟声词。 5.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描写事物可以从形状、颜色、气味来写,今天我们还学到了新的妙招,可以用上拟声词,还可以发挥我们的想象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6.比较句式,体会运用拟声词的妙处。 马先生的屁股一扭,五坨又大又圆的嗯嗯,像马铃薯一样掉下来。 马先生的屁股一扭,五坨又大又圆的嗯嗯,像马铃薯一样,咚、咚、咚……掉下来。 请两位同学读完句子后,交流哪个句子写得好。用上了拟声词,内容更加丰富、有趣。 7.比较句式,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拟声词。 ◆野兔立刻转身,十五个像豆子一样的嗯嗯掉下来了,哒。 ◆野兔立刻转身,十五个像豆子一样的嗯嗯掉下来了,哒、哒、哒、哒…… 学生交流:第二个句子表达更准确,一个“哒”无法表达野兔的嗯嗯很多。 单音节的拟声词连续使用,可以表现事物的数量。再读一读,还有什么发现?(声音很好听)拟声词可以表现出节奏美、韵律美。其实,拟声词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出现过不少。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学生读这两句话,谈体会。恰当使用拟声词还可以表现声音的大小。 8.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