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373978

赣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课 中国山水画艺术 课件(共31张PPT内嵌视频)

日期:2025-10-20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2710465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艺术,视频,内嵌,PPT,31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中国山水画艺术 同样是风景题材,为什么西方绘画称为风景画,而中国绘画称为山水画?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吗? 一、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 “人大于山,水不容泛”, 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东 晋 《洛神赋》顾恺之 丈山 尺树 寸马 豆人 想一想: 隋与东晋时期山水 画有何不同 隋 《明皇幸蜀图》———李昭道 《江帆楼阁图》———李思训 青绿山水 “大小李将军” 唐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唐 《江干雪霁图》——— 王维 水墨山水 《云山戏墨图》———米友仁 马一角 夏半边 宋 《溪山行旅图》 范宽 元 《鹊华秋色图》——— 赵孟頫 尚意 平淡天真 《六君子图》———倪瓒 寄情山水 二、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形式语言 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 【高远】 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 【深远】 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平远】 三远法 下面两幅作品运用了哪种“ 三远 ” 画法? 平远 深 远 焦、浓、重、淡、清 干 湿 皴 法 墨 法 斧劈皴 拖泥带水皴 折带皴 合作探究 请使用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和社会学式鉴赏等方法进行赏析。 自主赏析 请各小组同学根据学习任务单进行自主赏析, 并请各组派代表陈述研究成果。 宋 郭熙《早春图》学习单 1、画作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画作表现了什么? 2、请说说画面布局,并在画面中标出“平远、高远、深远”所在位置 3、画面的墨色变化带给你什么感受? 4、画面的山石、树使用了什么技法? 5、这件作品带给你什么审美启示?(可以从画面美感、哲学思想、审美意象等角度思考)你如何评价这件作品? 春 山 淡冶 而 如 笑 平远 高 远 深 远 树才发叶溪开冻,楼阁仙居最上层。不藉柳桃闲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乾隆题诗 “之”字形山脊 巨石、枝干,沿着十字与S行盘桓向上,其间瀑布、 山泉、水涧,以及袅袅娜娜的云雾,其设色淡雅。 (淡墨卧笔描画皴擦,表现山石肌理块面。) 近处山石用浓墨润笔和淡墨渴笔等墨色, 层层皴出,表现的阴阳向背朴素真实。 石面、青苔、杂草、灌木也有机地结合。 卷云皴 卷云皴刻画了阳光下雾霭升腾、蜿蜒曲折的山势,鲜明地表达了初春时节万物复苏、山峦气清的场景 蟹爪树 郭熙画树斜攲古拙,根蟠石岸,取势独特,形态生动,小枝向下弯曲,笔力遒劲,画树如蟹爪下垂。 道路、桥梁、 村居、庙宇、 路上行人、等物象,营造出 “ 可行、 可望、 可游、 可居” 的意境 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启示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登山励心志,观水宽胸襟 山的宽广与包容,能够让人放松身心,舒展灵魂;水的宁静与从容,能够使人心境宽阔,淡泊澄澈。 情景交融 物我相融 天人合一 山水画起于魏晋,盛于宋元, 画家把绘画当成“心斋”, 是自己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修行印证。 作业拓展 通过学习课堂内容,尝试从多个角度自主赏析王希孟的作品《千里江山图》 水调 歌头 三人行必有我师 敬请指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