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374066

2024年华师版八下科学2.3凸透镜成像第三课时(课件25页ppt)

日期:2025-10-02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40089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4,年华,师版,八下,科学,凸透镜
  • cover
(课件网)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第三课时) 华师版八年级下册 复习导入 复习———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组数 物距u cm 像距v cm 像的性质 正立或 倒立 放大或 缩小 虚像或 实像 1 u>2f 2 u=2f 3 f2f 倒立 放大 实像 正立 放大 虚像 新课讲解 【思考】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分别是什么? 新课讲解 一、照相机 主要构造: 镜头、胶卷、调焦环、光圈、快门、暗箱 镜头一般由几个透镜组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胶卷相当于光屏,用来接收像。 新课讲解 · · · · · · 物距:U 像距:v 像与物分别位于凸透镜的 侧。 两倍焦距外(u>2f)的物体 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异 新课讲解 照相机照相的特点 (1)物体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要 胶卷到照相机的距离。 (2)物体离照相机越 ,物体在胶卷上所成的像越 ,胶卷到镜头的距离越 ,暗箱越 。 (3)照相机胶卷上所成的像一定比物体 。 大于 小 近 短 小 远 新课讲解 二、投影仪 新课讲解 投影仪成像特点 (1)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 镜头到像的距离 (2)投影片离镜头越 ,屏幕上所成的像越 ,像到镜头的距离越 (3)投影仪在屏幕上所成的像一定比图案(物体) 。 小于 近 大 大 大 新课讲解 . . 三、放大镜 像与物分别位于凸透镜的 侧。 同 放大镜成像特点: 放大镜离物体越 ,所成的像越 ; 小 物体在一倍焦距内(u<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近 新课讲解 像显微镜、望远镜使用的镜块有多块, 这些镜块是如何相互协调来成像的呢? 新课讲解 镜筒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目镜 物镜 反光镜 载物片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 1.显微镜的结构 一、显微镜 新课讲解 思考: 1、显微镜的观察对象十分微小,你认为物镜和目镜对 成像的大小有何影响? 物镜和目镜都有放大作用。 也正是因为两次成像都是放大,所以 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新课讲解 物镜 目镜 第一次放大:将物变为 “倒立”、放大的实像 第二次放大:将物镜所成的像再次放大,变为 “正立”、放大的虚像 2.显微镜的成像光路图 物镜放大原 理同投影仪 目镜放大原 理同放大镜 在此解释了初一学习显微镜时的一个知识点的由来:显微镜成像特点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 ———凸透镜成像的结果 新课讲解 二、望远镜 ———折射式望远镜(开普勒望远镜) 物镜 目镜 折射式望远镜同样使用两块凸透镜作为物镜和目镜 新课讲解 · · (F目 ) F物 F物 · 第一次成像 第二次成像 物镜 目镜 F目 第一次放大: 将物变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第二次放大: 将物镜所成的像变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新课讲解 折射式望远镜:最终的像比实际物体离眼睛更近,相当于把物体“拉近”,且目镜适当增大了像,增大视角,便于观察。 视角———从眼睛的光心向观察物体的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 a a 视角与什么因素有关? 新课讲解 视角大 a 视角小 a 其他条件不变,观察大物体的视角大,小物体的视角小。 新课讲解 视角小 物体大小一定时,看近处的物体视角大,看远处的物体视角小。 视角大 a a 新课讲解 折射式望远镜便是从这一点解决视角大小问题:最终的 像相比实际物体离眼睛更近,相当于把物体“拉近”, 且目镜适当增大了像,增大视角,便于观察。 折射式望远镜的物镜一般做得比较大,便于会聚更多光线,使最终的像更清晰。 新课讲解 思考: 1、回忆初一涉及折射的光学知识,你能想到折射式望远镜使用时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 折射式望远镜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因此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使得最终的像产生色差(像的颜色偏离实际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