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第二课时) 华师版八年级下册 复习导入 【焦距(f)】 【焦距的测定】凸透镜放在太阳和白纸之间,移动凸透镜直到纸上的光圈变成最小,此时白纸和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图中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 复习导入 2.像距(v): 到 的距离; 1.物距(u): 到 的距离; 物体 凸透镜中心 凸透镜中心 像 物距u 像距v 新课讲解 【困惑】 我们发现凸透镜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在照相时候,会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过去上课使用投影仪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利用放大镜会看到物体被放大,但不能呈现在光屏声。。 这些都是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为什么凸透镜可以成不同的像呢? 新课讲解 凸透镜所成的像的性质(像的大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等)可能与———有关。 物距u 新课讲解 实验步骤: 1、如图,将”F“光源、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再调节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为什么? (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h h 新课讲解 2.1)将物体放在离透镜较远的位置,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观察到一个成 的像的位置。记录物距和像距。 物距略变小,再次实验,记录物距和像距。 像的性质 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1 2 倒立缩小 新课讲解 (1)当光源位于大于二倍焦距的地方,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1、光屏上———(有、没有)像; 2、像的性质:———、———、———。 3、像的位置: 实像 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倒立 缩小 有 4、物距u 像距v > 新课讲解 2)将物距变小至 处,调节光屏的位置,观察到一个 等大的像的位置。记录物距和像距。 【实验思路】 像的性质 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2f 新课讲解 (2)当光源位于等于二倍焦距的地方,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1、光屏上———(有、没有)像; 2、像的性质:———、———、———。 3、像的位置: 实像 有 二倍焦距处 倒立 等大 4、物距u 像距v = 新课讲解 3)继续将物体向透镜方向移动,观察到 一个像的位置,记录物距和像距。 物距变小,再次实验,记录物距和像距。 【实验思路】 像的性质 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1 2 倒立放大 新课讲解 (3)当烛焰位于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的地方,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1、光屏上———(有、没有)像; 2、像的性质:———、———、———。 3、像的位置: 实像 有 大于二倍焦距处 倒立 放大 4、物距u 像距v < 新课讲解 4)移动物体,请你找到一个正立的像,记录物距和像距。 【实验思路】 像的性质 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1 2 新课讲解 (4)当烛焰位于小于一倍焦距的地方,移动光屏,观察成像情况。 没有 1、光屏上_____(有、没有)像,人_____看到像。 2、去掉光屏,从凸透镜另一侧往烛焰方向观察,可看到一个_____、_____、_____像; 正立 能 虚 放大 新课讲解 (5)当烛焰位于一倍焦距的地方,移动光屏观察成像情况。 1、光屏上———(有、没有)像,人———看到像。 不能 没有 新课讲解 得出结论———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组数 物距u cm 像距v cm 像的性质 正立或 倒立 放大或 缩小 虚像或 实像 1 u>2f 2 u=2f 3 f
2f 倒立 放大 实像 正立 放大 虚像 应用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新课讲解 当 u>2f 时, f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新课讲解 F F 当 uu,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思考: 在凸透镜成像中,物体移动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