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37585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1.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05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1508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答案,训练,同步,距离,全等,教版
  • cover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1.5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2015春 西城区期中)如图,小明同学把两根等长的木条AC、BD的中点连在一起,做成一个测量某物品内槽宽的工具,此时CD的长等于内槽的宽AB,这种测量方法用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  )   A.SAS B. ASA C. SSS D. HL   (1题图) (2题图) (3题图) (4题图) (5题图) 2.(2015 临沂模拟)如图,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A′、BB′可以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件,由三角形全等得出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OA′B′的理由是(  )   A.边角边 B. 角边角 C. 边边边 D. 角角边 3.(2015春 衡南县校级期中)八(1)班同学到野外上数学活动课,为测量池塘两端A、B的距离,设计了如下方案:如图,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B的点C,连接AC、BC,并分别延长AC至D,BC至E,使DC=AC,EC=BC,再测出DE的距离,最后根据△ABC≌△DEC得到DE的长即为AB的长.该同学判定△ABC≌△DEC的依据是(  )   A.SAS B. AAS C. SSS D. HL 4.(2015春 通川区校级月考)如图,要量湖两岸相对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可得△ABC≌△EDC,用于判定全等的是(  )   A.SSS B. SAS C. ASA D. AAS 5.(2014秋 潘集区校级期中)如图,有一池塘,要测量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结AC并延长至E,使CE=AC,连结BC并延长至D,使CD=BC,连结DE,根据△ABC≌△EDC可知,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这里△ABC≌△EDC的依据是(  )   A.SAS B. ASA C. AAS D. SSS 6.(2015春 沈丘县校级期中)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可以证明在△ABC≌△EDC,得ED=AB,因此,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在这里判定在△ABC≌△EDC的条件是(  )   A.ASA B. SAS C. SSS D. HL (6题图) (7题图) (8题图) 二.填空题(共6小题) 7.(2014秋 东宝区校级月考)如图,要测量池塘的宽度AB,在池塘外选取一点P,连接AP、BP并各自延长,使PC=PA,PD=PB,连接CD,测得CD长为25m,则池塘宽AB为       m,依据是      . 8.(2014秋 慈溪市校级期中)如图,把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内槽宽的卡钳,卡钳的工作原理利用了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      . 9.(2014秋 苍南县校级月考)如图,为了测量池塘两端A,B的距离,小红在地面上选择了点O,C,D,使OA=OC,OB=OD,且点A,O,C和点B,O,D分别都在一条直线上,只要量出CD的长,就可以知道A,B之间的距离.那么判定△AOB≌△COD的理由是      .   (9题图) (10题图) (11题图) (12题图) 10.(2015春 鼓楼区校级期末)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可以说明△EDC≌△ABC,得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EDC≌△ABC最恰当的理由是      . 11.(2014秋 西城区校级期中)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两点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B两点的C,连接AC并延长AC到点D,使CD=CA,连结BC并延长BC到点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      的长就等于AB的长. 这是因为可根据      方法判定△ABC≌△DEC. 12.(2015春 金台区期末)如图所示,A、B在一水池的两侧,若BE=DE,∠B=∠D=9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