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19382493
第3课《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课件 (共23张PPT)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4次
大小:55395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张
3课
,
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
,
课件
,
23张
,
PPT
(
课件网
)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萧红 新课导入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nǎi)莹,生于黑龙江呼兰。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她是身世坎坷的现代女性作家。幼年丧母。因不满家庭和包办婚姻,1930年离家出走。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1935年在发表成名作《生死场》,鲁迅为之写序。l940年抵香港,发表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新课导入 了解诗人及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早期新诗的特点。 品析现代诗歌的语言美,分析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重点) 理解诗歌深层含义及意象,重点掌握“红茶花”的象征意义(重点) 教 学 目 标 萧红在1942年因病客死香港,葬在浅水湾,年仅31岁。作者1938年去香港,1941年香港沦陷,他因宣传抗日而被捕入狱,并受伤致病。1944年作者虽已获释出狱,但祖国山河破碎依旧,作者心情仍然是十分沉重的。作者前往浅水湾探访萧红的墓地,这首诗是作者在萧红墓前凭吊时的作品。 写作背景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因病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这对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刺激。 可是当时要埋葬萧红谈何容易,戴望舒“他们多方设法,托日本《朝日新闻》的一位记者,弄到一张证明,几个朋友,搞到一辆板车,自己拉着,走了六、七个小时,将萧红的遗体拉到了浅水湾理葬并且只插了一块写有‘萧红之墓’ 的木签。”萧红生前是那样坎坷不幸,而身后又偏偏是那样寂寞、凄楚。 死者是如此,活者也是如此。戴望舒曾因宣传抗日而被日本宪兵投人监狱,受尽了折磨。出狱以后,原先在香港宣传抗日的大批作家和文化人经过党组织的帮助,早已纷纷离港潜返内地,戴望舒孤身一人,只好苦苦地、寂寞地等待、等待……过了很多年,诗人才得以前来凭吊萧红。 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他前期的诗歌多带有象征主义式的迷蒙和幻灭,充满了徘徊和忧郁的情绪,后期则较为明朗。1927年发表成名作《雨巷》,传诵一时,由此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主要作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 朗读诗歌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年11月20日 màn pàn mò 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重音。 辨析字音 【口诀记忆法】 墓(mù)地有土埋忠骨,夜幕(mù)似布笼天穹,日暮(mù)到来太阳落。 畔( ) pàn 衅( ) xìn 河畔 挑衅 绊( ) 羁绊 漫( ) 蔓( ) 漫长 蔓草 寞( ) 漠( ) 寂寞 冷漠 bàn 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màn màn mò mò 整体感知 1、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从诗中哪些信息可以看出来? 萧红墓畔口占 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 地点 “口占”表明,这首诗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不是刻意为之的,而是情感的沉淀和文学的素养厚积薄发。 精读研讲 2.全诗中哪个词语是诗人此刻心境的写照?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来。 寂寞 精读研讲 1、从诗人的哪些行为可以体会到其对萧红的哀思?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时间之长 距离之远 写实 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 “寂寞”既是诗人奔赴墓地时心境无比孤寂悲凉,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同时,也隐指萧红一生特别是晚期的境况,二者融而为一,构成全诗的基点和最主要的感调。 精读研讲 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作者为什么不说“墓畔”而说“头边”? 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八下语文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共31张PPT)(2025-05-21)
八下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课件(共75张ppt)(2025-05-22)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课件(共29张PPT)+素材(2025-05-21)
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13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2025-05-21)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2025-05-21)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