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知识点1 心血管疾病及其预防 1.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起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学科学技术也不断进步,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则成为当代主要的疾病。 2.如果供应心脏营养的冠状动脉硬化,就会使人得冠心病。冠心病发作时,冠状动脉栓塞或发生痉挛,血液不能流通,心肌得不到营养和氧气,会失去收缩功能,这就是心肌梗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多运动、合理饮食、不抽烟、经常检查身体并在必要时调节血压等,都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知识点2 糖尿病及其预防 3. 糖尿是糖尿病症状之一。糖尿病患者常表现出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即“三多一少”的症状。 4. 患糖尿病时,可静脉注射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但是不能口服胰岛素,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口服时会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分解而失去功效。 知识点3 癌症及其预防 5. 生活中的致癌因素很多,有环境中致癌因素的诱导,也有生物遗传因素的影响。癌症患者应保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积极治疗并加强锻炼,争取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6. 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癌症)属于“生活方式病”,又称“现代文明病”,是现代生活中,一类区别于传染病的、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致病的三大因素为不良的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的影响。(
课件网)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知识点1 传染病的概念及特点 1. 病原体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如结核杆菌引起肺结核病,SARS病毒引起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血吸虫引起血吸虫病等。 2. 传染病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知识点2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与预防措施 3.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切断其中任一环节,即可终止传染病的流行。其中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方法。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如虱、蚊、跳蚤等)、接触传播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4. 预防传染病的三大措施: (1)控制传染源:隔离病人、对病畜进行扑杀处理、焚烧患病禽畜等。 (2)切断传播途径:清洁消毒场所、勤洗手、戴口罩,杀灭蚊蝇媒介等。 (3)保护易感人群:如注射疫苗、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等。 5. 传染源≠病原体:传染源是患病者或病原体携带者;病原体是致病的生物,是传染病的“罪魁祸首”。 6. 保护易感人群和控制传染源的区别:主要是看对谁采取措施。对病人采取措施就是控制传染源,对易感人群采取措施就是保护易感人群。 知识点3 常见的传染病 7. 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寄生虫病,传染源是粪便内含蛔虫受精卵的人。预防方法:注意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8.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流感病毒引起,主要通过空气和接触传播。 9. 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传播。主要预防方法是按时接种卡介苗。 10.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般通过饮食传播,也可因为注射带病毒的血制品或使用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械而感染。主要预防方法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1.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眼病,它属于接触性传染病,即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而感染病原体引起疾病。主要预防方法:注意个人卫生,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