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读书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世界读书日的由来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和交流阅读心得。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了解世界读书日的背景和目的,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2. 难点:培养学生长期的阅读习惯,鼓励他们积极分享阅读体验。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阅读分享法 四、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世界读书日是一个全球性的节日,旨在鼓励人们阅读和探索知识。以下是一些与世界读书日相关的趣闻: - 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从小就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 闻一多醉书: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 侯宝林抄书: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 引导学生思考读书的意义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 - 介绍世界读书日的历史和由来,强调阅读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以向世界各地的书籍和作者致敬,鼓励人人都能接触书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 这一天是世界文学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日子,威廉·莎士比亚、米格尔·德·塞万提斯和印加·加西拉索·德·拉维加等几位著名作家都在这一天去世。 - 相传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4月23日成为“圣乔治节”。节日期间,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居民有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 - 希望通过这个节日,鼓励人们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推动更多人去阅读和写作。 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世界各地积极参与,举办读书交流、书籍互赠等鼓励阅读的庆祝活动。同时,阅读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阅读可以提高个人的认知和思维能力,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 阅读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 阅读是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阅读可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共享,提高社会的整体文化水平。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参与世界读书日的活动,培养阅读的习惯,提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展示一些与读书相关的名言警句或有趣的阅读统计数据,激发学生的兴趣。 - 名言警句: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 - 阅读统计数据: - 据统计,平均每个成年人每年阅读的书籍数量在 5-10 本之间,但有些人一年可以阅读上百本书。 - 阅读速度因人而异,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