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65230

传承端午文化,弘扬道德风尚-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节日介绍 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5-05-14 科目:班会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94317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传承,节日,PPT,30张,课件,介绍
  • cover
(课件网) 传/承/端/午/文/化 弘/扬/道/德/风/尚 迎端午 · 习传统 · 思爱国 端午节 道德讲堂 五月初五 迎端午 · 习传统 · 思爱国 话端午———溯源明德 序 讲故事———以古鉴今 承 讲文化-习俗中的道德 悟 树模范-连接传统与当下 学 谈感悟-内化于心 行 送祝福-传承善念 礼 目录 传/承/端/午/文/化 弘/扬/道/德/风/尚 迎端午 · 习传统 · 思爱国 序·话端午 —溯源明德 因遭排挤毁谤,屈原先后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却不改忠君忧民之心。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在当时的形势下,屈原既无力驱除黑暗,又不愿同流合污、苟且偷生。五月初五,悲愤交加,屈原怀石自沉于清冷的汨罗江,以身殉国。楚国人沿江苦寻屈原踪影,害怕江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用竹壳、竹叶包好糯米投江喂鱼,由此风习相传…… 战国屈原投江 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以自己的生命熔铸成不朽的诗篇,昭示了光明的理想。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据《史记》记载,屈原楚国(战国时代,江汉流域)贵族出身,与楚王同姓。他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后代就以“屈”为氏。作为楚国重要的政治家,屈原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忠心辅佐楚怀王。他主张变法图强,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屈 原 伍子胥纪念说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楚国人。公元前522年,其父因直言进谏,遭奸臣挑拨,全家百余人被楚平王所杀。伍子胥逃往吴国避难,受到吴王阖闾赏识,委以重任。 伍子胥受命亲自选择吴国都城城址,“象天法地”“相土尝水”,开凿胥江,引进太湖水,建起巍巍姑苏城。他还辅佐阖闾建功立业,攻破楚首都郢。伍子胥为吴国的富国强兵做出重大贡献,以此回报阖闾的知遇之恩。 阖闾逝世后,吴王夫差继位。夫差不仅罔顾伍子胥谏言,还听信奸臣挑唆,赐其自杀,并于五月五日将其尸体投入江中。伍子胥死后三年,吴国被越所灭,夫差掩面自杀。民间传说中,伍子胥死后成为了涛神,被民间封为胥王,并建有胥王庙,以此纪念伍子胥和吴越春秋那段源远流长的历史。千百年来,江浙一带一直有以过端午节来纪念伍子胥的传统。 伍 子 胥 与夏季时令相关 有学者的考证,端午的起源、形成与夏季的时令有着密切的关系。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他援引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中国的很多节日与节气之间存在对应关系,“端午”与“夏至”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夏至提醒人们高温到来,在阳光雨水充足、有益于农作物生长的同时,蚊蝇开始滋生,疫病流行。以夏至为分界的自然界变化,影响到古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过去科技水平不发达,人们在认识到这一现象后,为了提示这一关键时日,就要举行一定的仪式。 经过千百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今天富有文化内涵的端午节。 传/承/端/午/文/化 弘/扬/道/德/风/尚 迎端午 · 习传统 · 思爱国 承·讲故事 —以古鉴今 屈原:投江明志与《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离骚》(节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