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3水是常用的溶剂 在我们周围存在的澄清透明的天然水几乎都不是纯净的水。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氧气是纯净物,空气是混合物; 蒸馏水是纯净物,矿泉水是混合物; 海水、河水等是混合物 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 它能溶解各种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物质。 溶液 溶液的基本特征 (1)均一性: 各组成部分性质相同(密度、浓度、性质等) (2)稳定性: 外界条件不变,组成不会改变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固体、液体、气体) 强调 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 溶液的命名:溶质的溶剂溶液 溶质、溶剂的判定 ① 气体和液体、固体和液体形成的溶液 气体、固体是溶质。 ② 液体和液体形成的溶液:量多的是溶剂, 量少的溶质;若溶液中有水,则水是溶剂。 ③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如,氯化钠的水溶液,碘的汽油溶液。 加入的物质 振荡后现象 静置一段时间后现象 泥土+水 熟石灰+水 食用油+水 煤油+水 浑浊,有泥土小颗粒 悬浮在水中。不均一 浑浊,有小油滴悬浮在水中。不均一 不稳定,油水分层 不稳定,有泥土沉淀 浑浊,有小油滴悬浮在水中。不均一 不稳定,油水分层 浑浊,有固态小颗粒 悬浮在水中。不均一 不稳定,有固体沉淀 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的混合物 浑浊的黄河水 乳浊液 液体小液滴悬浮在液体里的混合物 牛奶 浊液 乳浊液 悬浊液 浊液和溶液不同,它们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浊液中的物质的颗粒远大于溶液中溶质的颗粒,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容易分层。 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溶质不能无限地溶解在溶剂里。 将实验无限量的加入一定量的水中 1、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有固体剩余 全部溶解,且还能继续溶解 转化 拓展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 蒸发溶剂、 降低温度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1.此转化条件对大多数固体物质是适用的 2.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若把熟石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应升高温度。 浓溶液与稀溶液 根据一定量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多少,将溶液分为浓溶液和稀溶液。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稀 饱和溶液 20 ℃氢氧化钙 在100mL水中加入1g氢氧化钙固体 浓 不饱和溶液 20 ℃硝酸铵 在100mL水中加入150g硝酸铵固体 用溶解度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即: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克),叫做该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如:20℃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食盐36g,就是说20 ℃时,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100g水。 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概括): 温、 饱、 百、 克 一定温度 100克溶剂(一般指水) 饱和状态 质量(克) 溶解性的划分 溶解性 溶解度(g/100g水) (20 ℃)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10 g >1 g <1 g <0.01 g . 0.01g 1g 10g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20℃的溶解度(g/100g水) . . . . 溶解度/ g/100g水 200 100 60 70 50 10 20 30 40 80 90 100 11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90 50 10 20 30 40 0 90 60 70 80 温度/℃ . 硝酸钾 . . .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 (g/ 100水)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3.3 31.6 20.9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2)溶解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