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404759

1.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练习+学习单)

日期:2025-11-29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682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声音,产生,传播,教学设计,练习,学习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科学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科书 书 名:科学教材 -出卷网-:华东师范大学-出卷网- 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 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 科学思维: 通过科学猜想和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3. 探究实践:能根据生活现象中提出合理猜想,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 态度责任: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热爱生活。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 声音的传播需要有介质:气体、液体、固体。 教学难点: 1. 认识和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978年5月,在湖北省随州市出土了后来被国际学界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 同年的8月1日,曾侯乙编钟原件演奏音乐会以《东方红》为开篇,整场音乐会经历了两个多小时。 你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吗? 二、声音的产生 1、动手试一试:当你说话时触摸自己的喉部,你可以发现什么现象? 为什么声音能够引起人耳鼓膜的振动呢? 2、实验证明:声音是否由振动产生呢? 用橡皮槌敲击音叉,音叉会发出声音。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 如果迅速把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玻璃器皿中的水面,猜测一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敲击音叉后进行实验,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将乒乓球悬挂起来,用橡皮槌敲击音叉后,迅速将它与乒乓球轻轻接触。 根据前面的经验,请你猜测一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进行实验,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观察到的现象与猜测一致吗? 怎样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呢? 3、小结:音叉是发声的物体,像这样的物体叫做声源。 发出声音时它在振动,如果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没有了。 4、尝试解释:曾侯乙编钟是如何发声的吗? 三、声音的传播 1、思考:这场音乐会里,台下的观众是如何听到曾侯乙编钟的声音呢? 2、根据生活经验,猜想声音能否通过液体和固体传播。 3、实验验证: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吗? 把手机放在防水袋里,防止水渗入将它弄湿。 先猜测一下:当手机放入水中,我们能听到声音吗? 将它浸没在水中拔打手机,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以上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4、实验验证: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吗? (1)如图所示在一个钟罩内放置电铃,插入一根玻璃管并与抽气筒连接。 (2)先猜测一下: 没有抽气前,你能听见电铃发出的声音吗? (3)抽气过程中,你听到的声音有变化吗? (4)当钟罩内空气完全抽掉,形成真空后,又会如何? 实际动手试一试,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5)如果空气重新回到瓶中,结果又会如何? 5、实验验证: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把发出微弱滴答声的机械秒表(或机械手表)放在桌子上。一只耳用棉球塞紧,使它听不见机械秒表发出的声音。另一只耳紧贴桌面仔细倾听。 先猜测一下:你能听到秒表发出的声音吗? 实际动手试一试,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以上可以说明什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6、小结:通过以上几个活动,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等物质传播,而在真空中是无法传播的。 7、应用: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人类登上月球已成为现实。那你知道人们在月球上如何沟通吗?作业练习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初中科学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科书 书 名:科学教材 -出卷网-:华东师范大学-出卷网- 作业练习 1.下列物体中,属于声源的是(  ) A.教室里通电的电铃 B.音乐教室里的钢琴 C.放在实验桌上的音叉 D.静止的树叶 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   。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