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17629

1.2《齐桓晋文之事》课件(共62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268873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62张,PPT,统编,高中
  • cover
(课件网) 齐桓晋文之事 “涵泳经典论王道” 齐桓 晋文 之 事 用武力称霸诸侯的事业。 文题释义 齐桓公 文题解读 春秋五霸之首,第一个中原霸主。 晋文公,名重耳,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 战国时代: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课堂背景 “王道” 课堂背景 VS “霸道” 课堂背景 “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 “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 孟子 作者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王道”,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但始终不受重用。哲学上提出“性善论”。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晚年和弟子在一起共同编纂的,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和政治行动。 《孟子》共七章,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孟子》富于雄辩,善用比喻和寓言。文学价值很高。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齐宣王和孟子聊天的真正目的各是什么? 齐宣王原本想向孟子请教的是“霸道”治国理念 孟子想要向齐宣王宣扬的是“王道”治国理念 “王道” 保民而王,发政施仁(用仁义治理天下) “霸道” 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 (用武力征服天下) vs 神级聊天攻略 齐宣王实问“霸道” 孟子转谈“王道” 聊天攻略 浏览文章,思考文章围绕哪几个重要的话题展开的?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霸道”的危害与仁政的成就。 如何具体实施王道? (1—14) (15—20) (21—33) (34—35) 宣王:“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 孟子:仲尼之徒......未之闻也 巧妙回避 无以,则王乎? 引入话题 议辩技巧? 巧换话题化被动为主动 下面请听第一个话题———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之:助词,的 闻:使……闻,听说 无道:没有谈论 道:谈论 是以:因此 无传:没有流传 之:代词,这件事,“之闻”宾语前置 无以:不得已 王:名作动,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1-2)段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齐宣王问(孟子)说:“ 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您可以讲给我吗?” 孟子回答说:“ 孔子这些人中没有讲述齐桓公、晋文公的事的人,因此后世没有流传, 我没有听说过这些事。如果一定要说一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1-2)段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何如:如何 王:名作动,称王于天下 保民:安民,养民 之:代词,他。代指保民而王者 御:抵御 莫之能御也:宾前 若:像 乎哉:加强疑问语气,“吗” 何由知吾可也:宾前 (3-7)段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德行,才可以称王于天下呢?” (孟子)说:“安养民众才能称王于天下,没有人可以抵御他。” (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安养百姓吗?” (孟子)说:“可以。”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