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41855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 上册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步练习

日期:2025-11-0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458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
  • cover
八年级历史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步练习 选择题 1.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日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不包括( ) A.中国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中华民国成立 D.蒋家王朝的灭亡 2.民族精神往往激发出强大的力量。1919年,这股“民族精神力量”表现为(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3.对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表述正确的是:①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 ②都是在中共的努力下促成的 ③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④都有利于当时社会矛盾的解决(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与确定“八一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长征 5.发生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它标志着中国( ) A.近代史的开端 B.近代化的起步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红军领导人王稼祥在一次会议上说:“李德同志不适宜再领导军事了,应撤销他军事上的指挥权,让毛泽东同志参与军事指挥。”这次会议应是( )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7.在中共历史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关键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一次重要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遵义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8.1935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 A.四度赤水河 B.强度大渡河 C.飞夺泸定桥 D.陕北会师 9.穿越时空,见证历史!假如你穿越到1924年,可能看到孙中山、蒋介石与周恩来正在商量筹建 ( )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北京大学 D.黄埔军校 10.下图是五四运动时期的纪念章,它最让我们铭记的五四精神是( ) A.和平 B.自由 C.平等 D.爱国 11.有诗写道:“生死攸关转折点,‘左’倾错误受批判。重新确立领导人,党和红军脱危险。”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中共诞生 C.遵义会议 D.挺进中原 12.以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是为了纪念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三湾改编 D.井冈山会师 13.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对象不包括 A.袁世凯 B.吴佩孚 C.孙传芳 D.张作霖 14.“共争青岛归还,同看陆章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关门。”这首诗反映了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 15.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合作,都取得了重要的民主革命成果。下列选项和国共合作无关的是 A.建立黄埔军校,培养革命人才 B.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取得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问答题  1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诗中的“远征”是从哪一年开始到哪一年结束? (2)诗中“三军”指的是哪三军? (3)红军这次“远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17.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国贼等人。 ———五四”口号 材料二:“在‘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进一步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这对于激励广大青年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长春讲话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五四”运动具有怎样的性质?“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