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421026

12.1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学案(含答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日期:2025-09-1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8次 大小:3489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思维,12.1,答案,逻辑与思维,必修,选择性
  • cover
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第一框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方法 导学案 【课标解读】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发散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区分发散思维的技法。正确认识聚合思维的含义、方法和功能。 公共参与:正确运用发散思维的技法,恰当进行思维发散;运用聚合思维的方法,正确进行聚合思维。 【预习自测】 1、大型计算机太笨重,携带不方便,人们发明了微型计算机;野外探险考察,为携带方便,人们发明了压缩饼干;南方外出旅游,因天多雨而带伞不方便,人们发明了折叠伞。这是( ) ①运用思维发散中的检核表法,寻找新的突破口、新的思路 ②运用引入法找到的新突破口 ③检核表法中的缩小方式 ④列举法的运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是发散思维中下列哪种技法的形象说法( ) A.列举法 B.信息交合法 C.检核表法 D.头脑风暴法 3、天气炎热时,有人发明了带微型电扇的太阳帽;为了方便出行,人们发明了印有火车时刻表的一次性纸杯。这是(  ) ①运用思维发散中的检核表法,寻找新突破口、新思路  ②用的是引入法找到的新突破口  ③运用组合法找到的新突破口  ④运用思维发散中的头脑风暴法,寻找新的突破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核心知识点】 发散思维的方法 1、发散思维的客观基础及必要性 (1)客观基础: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性质和关系,不同的性质和关系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人们已经认识的事物性质和关系、功能和作用,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2)必要性:为了揭示事物可能存在的其他性质和关系,寻求事物可能具有的其他功能和作用,需要运用发散思维。 2、发散思维的含义 发散思维是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 3、发散思维的特点 过程具有流畅性、思路具有变通性、结果具有独特性。 4、发散思维的技法 (1)检核表法 ①含义:主要是通过对所设想问题的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检查,从看似“毫无问题”的事物中找到思维创新的突破口,以求产生创新的思路。 ②内容:这一技法主要从他用、借用、改变、扩大、缩小、代替、调整、颠倒、组合等九个方面进行思维发散。 (2)信息交合法 ①含义:是利用已有的或引进的事物信息,通过列举的方法,将不同信息有目的地进行组合,以产生新的思路。 ②作用:在常规情况下,很多想法会被人们认为“荒诞不经”而不予考虑。其中有的想法看似荒诞,但实际上可能具有解决问题的价值。通过信息交合法,可以将事物可能具有的组合“一网打尽”,供人们筛选。 (3)头脑风暴法 ①地位: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群体思维发散技法。 ②特点:以会议的形式开展,要求有人主持会议,会议有讨论的主题。在会议进入自由畅想阶段,不宜过早地评判他人的设想,以利于其他设想能够顺利地产生。 ③原则:“延迟评判”“以量求质”。 5、发散思维的优点和不足 (1)优点:发散思维不仅能够帮助人们发现新问题,而且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众多新设想。 (2)缺点:思维发散技法有助于人们进行思维发散,但仅仅依靠几种思维发散技法,难以产生理想的结果。 6、如何正确运用发散思维 (1)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还需要其他思维因素的积极参与。 (2)思维发散的效果,与人们的知识和经验的多少、实践能力的高低等密切相关。 二、聚合思维的方法与功能 1、聚合思维的必要性(客观基础) 不同事物之间,不论其差异有多大,总会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具有可通约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为了揭示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握事物的整体发展,需要运用聚合思维。 2、聚合思维的含义 聚合思维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