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7.4 结晶现象 第七章 溶液 问题导入 你喜欢清纯浪漫的雪景吗?大家对雪花了解多少? 雪花大都呈六角形,每一片雪花都是一副精美的图案,是一种晶体 生活中常见的晶体 氯化钠晶体 硫酸铜晶体 碳酸钠晶体 一、晶体与结晶 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叫做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明矾晶体 晶体具有规则的形状,不同的晶体具有不同的形状 观察活动 目的:知道晶体可由饱和溶液形成 实验操作:在1支试管中注入1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加入研碎的明矾晶体,直到固体不再溶解,然后将上层饱和溶液倒进另一支试管中,把试管放到盛冷水的烧杯中冷却,观察 实验现象:试管中析出____色的_____。 白 晶体 什么是结晶? 结晶:饱和溶液形成晶体的过程叫做结晶 为什么明矾能用上述方法结晶呢? 这是由于明矾的溶解度大小随温度升降变化很明显。当在较高温度时形成的饱和溶液因降温超过其溶解量的限度,就会析出一定形状的固体,这就是降温结晶法 硝酸钾、硫酸铜等都适宜用此类方法结晶 思考:我们知道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那么氯化钠能用该方法结晶吗? 要使氯化钠溶液结晶,就不宜采用饱和溶液冷却结晶法,而适宜用蒸发水分的办法,这种方法称为蒸发结晶法 在我国西部分布着许多美丽而奇特的盐碱湖,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盐类资源,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碳酸钠)。当地的农民流传着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就是在夏天,当地的农民将湖水引入湖滩上晒出了食盐,到了冬天,湖面上又漂浮着大量的纯碱晶体,农民则可以直接从湖中捞碱。大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吗? 冬天湖面上漂浮的纯碱晶体 夏天湖滩上晒出的食盐 纯碱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宜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晶体,所以冬天捞碱 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要获得氯化钠晶体宜采取蒸发结晶的方法,所以夏天晒盐(蒸发其中的溶剂) 选择使某种物质从溶液中结晶的方法:a中混有少量的b,提纯a的方法是_____,b中混有少量的a,提纯b的方法是_____。 降温结晶 蒸发结晶 拓展提升 思考:如何从含有少量NaCl的KNO3固体混合物中提纯KNO3 ? 高温下制成热饱和溶液(KNO3、NaCl) 冷却 大部分KNO3结晶析出 大部分NaCl仍留在溶液中 过滤 滤纸上有KNO3晶体 滤液中含大量的NaCl 转移固体 蒸发结晶 高温下制成热饱和溶液(KNO3、NaCl) 大部分KNO3结晶析出 大部分NaCl仍留在溶液中 滤纸上有KNO3晶体 思考:我们平时吃的精研都是由粗盐精制而成,粗盐又是从水中提取的。你知道如何由海水得到食盐的吗? 目前,我们主要用海水晒盐(盐田法)的方法来得到粗盐,这是一种古老而至今仍广泛沿用的方法 海水晒盐 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学生实验活动 实验目的:学习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 实验内容和步骤: 1、粗盐的溶解 (1)称量:在托盘天平上称取混有少量不溶性杂质的粗盐5g (2)溶解: 实验现象:粗盐中混有少量_____的杂质,所得的盐水是否澄清?_____。 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加速溶解 难溶性 不澄清 2、过滤 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 一贴:滤纸紧贴在漏斗内壁上(不留有气泡,提高过滤速度) 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二低: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液面低于滤纸边缘。(否则液体会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流下,使固体混入滤液) 三靠: 盛液烧杯口紧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中部(让滤液沿玻璃棒缓缓地流入漏斗); 玻璃棒末端斜靠三层滤纸一边(避免将滤纸戳穿); 漏斗下端紧靠接液烧杯的内壁 玻璃棒的作用: 引流 实验现象:滤纸上有_____,滤液是_____,是否澄清?____。 固体杂质 氯化钠溶液 是 3、蒸发 注意:当有较多固体出现时,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