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2673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学设计

日期:2024-04-30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238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物理,必修,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学设计
  • cover
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教学设计   背景分析: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由牛顿发现 的万有引力定律,也清楚了由卡文迪许测量出来的引力常量。学生们也有地理基础,明白地球有公转和自转,地球公转周期大约是一年,自转周期大约是一天。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3.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计算天体质量的公式。   2.了解天体中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界奥秘中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   【教学重点】   1.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的向心力是由万有引力提供的。   2.会用已知条件求中心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   根据已有条件求中心天体的质量。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工具】   课件、计算机、地球仪、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上节我们学习了万有引力定律的 有关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公式是什么?公式中的G又是什么?G的测定是谁完成的?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   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公式:F=G.   公式中的G是引力常量,它在大小上等于质 量为1 kg的两个物体相距1 m时所产生的引力大小,经测定其值为6.67×10—11 N·m2/kg2。G的测定是由卡文迪许完成的。   教师活动:(播音部分) 牛顿(1643—1727)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是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匠。牛顿一生对科学事业所做的贡献,遍及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等领域。牛顿在物理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创立了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对于光学,牛顿致力于光的颜色和光的本性的研究,也作出了重大贡献。牛顿在数学方面,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工作,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在天文学方面,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并且用它初步观察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上面用了两个字“发现”,不是发明!正如幼儿园有一个小朋友造句:我爸爸发现了我的妈妈,然后发明了我。   万有引力发现后,再经过了一百多年, 才确定引力常量。卡文迪许扭秤的主要部分是一个轻而坚固的T型架,倒挂在一根金属丝的下端。T形架水平部分的两端各装一个质量是m的小球,T形架的竖直部分装一面小平面镜M,它能把射来的光线反射到刻度尺上,这样就能比较精确地测量金属丝的扭转。他测定了引力常量。这也提供了我们测量微小物体质量的方法。古代,曹操的儿子曹冲利用浮力称出了大象的质量。那我们现在有没有可能利用已知的知识来称地球呢?   二、进行新课   (一)“科学真实迷人”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科学真实迷人”部分的内容,思考问题[投影出示]:   1.推导出地球质量的表达式,说明卡文迪许为什么能把自己的实验说成是“称量地球的重量”?   2.设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9.8m/s2,地球半径R =6.4×106m,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试估算地球的质量。   学生活动:阅读课文,推导出地球质量的表达式,在练习本上进行定量计算。   教师活动:由于地球自转非常慢,一天只转了一圈,所以对应的自转偏向力很小。在这里,我们忽略不计。投影学生的推导、计算过程,一起点评。   kg   重力加速度与高度的变化:若物体静止在距离地面高为h的高空   (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