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429273

第12课 《古诗三首 竹石》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5-10-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45743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2课,古诗三首 竹石,课件,2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2.古诗三首 竹 石 目录 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二 欣赏竹子、导入新课 一 品读古诗、概括主题 三 比较异同、拓展延伸 四 学习任务一 欣赏竹子、导入新课 你喜欢竹子吗 古代诗人很欣赏竹子,为什么呢 竹子有哪些品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郑燮的《竹石》。 课前导入 郑燮(1693-1765),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他一生只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著有《板桥全集》。 走近作者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初读课文 学习任务二 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初读感知 听朗读,想象怎样才能读出古诗的节奏? 朗读时要读准确、读通顺,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感。 “咬定” “不放松”可以适当读出力度,表现出竹子的品性。 “千磨万击”可以读得慢一些、重一些,“还坚劲”语调略微上扬,表现出环境的恶劣和竹子的坚韧。最后一句可以读得舒缓、从容一些,把顽强自信的态度表现出来。 初读感知 竹 石   [清]郑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 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 / / / / / / / 扎根;生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指竹子深深地扎根在山岩里。 诗意:竹子牢牢地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深深地扎在岩石缝中。 本来,原本,原来。 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朗读古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拟人 竹子的目标之明确 竹子的意志之坚定 咬定青山 立根破岩 竹子全貌 竹根特写 整体 局部 画之“形” 拟人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意:经历千万种磨难与打击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你刮东南西北风,都不能让它动摇。 折磨 打击 坚强有力 任凭 你 千磨万击还坚劲, “磨”“击” 手段之残忍 用心之险恶 “千”“万” 不达目的不罢休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的姿态之豪迈 对东西南北风的蔑视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托物言志 这两句写竹子坚韧不屈,刚正不阿、不惧艰险、傲然独立的品格。 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试举例说明。 “咬”字用得好,充分表现了竹子顽强和坚韧的品格;“任”字用得好,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傲竹迎风而立的姿态。 在了解诗人郑燮的坎坷经历后,再读全诗,你对《竹石》有没有更深的理解? 《竹石》让人感受到岩石中生长的竹子不屈不挠的精神,联系诗人的坎坷经历,就能体会到诗人与竹子一样经受着“东西南北风”的“千磨万击”,仍然有“咬定青山”的坚定意志。 《竹石》这首诗让你联想到哪些“不屈不挠”的人物? 我想到了《红岩》中的革命烈士江姐…… 学习任务三 品读古诗、概括主题 《竹石》是诗人为自己的画作《竹石图》所题的诗,本诗托物言志,诗中的竹其实是诗人高尚人格的写照,诗人借竹子坚韧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不阿、铁骨铮铮。 概括主题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特点 品格 竹石 状物 抒情 坚定顽强不畏艰险 板书设计 学习任务四 比较异同、拓展延伸 《古诗三首》中包括《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比较异同 《马诗》 马 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石灰吟》 石灰 不怕牺牲、品格高洁 《竹石》 竹 坚韧顽强、不随波逐流 托物言志 借一种事物表明自己的志向。 课后拓展 梅兰竹菊四君子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 课后拓展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 课后拓展 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