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438355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义:物态变化(含答案)

日期:2025-09-24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6369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
  • cover
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讲义:物态变化 知识点梳理 1.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 程度的物理量。 (2)摄氏温度规定:把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 ℃,沸水的温度定为 ℃,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 ℃。 2.温度计: (1)原理: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 (2)使用和读数: ①估:在测量之前要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②看:看温度计的量程和 ; ③选:根据估测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 ④放: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 在被测物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 ; ⑤读: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与液柱的 相平,如图中视线 。(注:若液面所在处刻度由下至上变大,则为“零上温度”,反之为“零下温度”) ⑥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六种物态变化: 4.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 非晶体 定义 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确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熔点 熔点 熔点 熔化 图像 性质 OA之间为熔化前,物质处于固态,是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AB之间为熔化时,物质处于 态, 是晶体熔化过程,但温度 ,此温度为熔点(如图中T1); (3)BC之间为熔化后,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吸热熔化,温度不断升高,无确定熔点。 5.汽化的两种方式: (1)沸腾:达到一定温度,在液体 和 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①沸腾的特点:液体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②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持续吸热。 ③沸点的影响因素:液体的质量,气压。 (2)蒸发: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 缓慢的汽化现象。 ①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液体表面积,液体温度,空气流速。 6.液化的两种方法: (1)降低温度。如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2)压缩体积。如煤气罐中的液化气。 专题练习 一、单选题 1.常清毒、勤洗手、戴口罩、测体温,是防疫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下列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A.喷洒清毒液后,湿润的地面一会儿就干了,是因为消毒液发生了升华现象 B.天气越热,喷洒过消毒液的地面干燥得越快,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 C.水银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其分度值为 1℃ D.护目镜上经常起一层水雾,水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此过程需要吸热 2.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熔点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酒精 水银 铅 铁 熔点/℃ ﹣117 ﹣39 328 1525 沸点/℃ 78 357 1740 2750 A.﹣117℃的酒精一定是液态 B.357℃的水银吸热,温度一定升高 C.在铁锅中可以将铅熔化 D.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3.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医护人员必须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上口罩和眼罩,眼罩的玻璃片常常模糊不清,这是由于水蒸气发生了(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汽化 4.常温下用液态氮沸腾可以降低奶浆的温度来制作冰淇淋。盛有液态氮的杯外壁出现白霜,则(  ) A.液态氮沸腾时,不断放出热量 B.奶浆从沸腾的液态氮吸收热量的 C.液态氮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 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5.A、B两个实验小组,分别用水浴加热(图甲)和用酒精灯(图乙)加热碘锤的方法观察“固态碘升华”过程。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碘的熔点为。则关于这两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组实验中出现的紫色碘蒸气,形成的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 B.两组实验中出现的紫色碘蒸气,都是由固态碘升华形成的 C.两组实验中紫色碘蒸气的形成,都经历了由固态变液态的过程 D.酒精灯加热碘锤,更利于观察固态碘的升华 6.下列物态变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