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40221

10.1《劝学》课件(共37张PPT)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12786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1,劝学,课件,37张,PPT,高一
  • cover
(课件网) 荀子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劝学 荀子 必修上册 解题 荀子 荀子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 “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解题 荀子 从外观上看上,有点像孩子用双手构木为屋的样子。 学,教子也,就是用两只手辅佐学习者。 识作者 荀子 荀子 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 稷下学宫是齐国君主在国都附近建造的学宫。“祭酒”指的便是稷下学宫之长,相当于现在的“校长”。 荀子 荀子五十岁游齐,曾三为稷下学宫祭酒。祭酒是学宫的最高长官。三为祭酒可见其主持稷下学宫时间之长。稷下学宫是齐国专设的求学讲学的机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要求学生受业求学是祭酒考虑的重要问题。 另外,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必须经过外界改造才能变得有礼。为此,荀子写下了著名的传世之作《劝学篇》。 荀子 荀子的思想主张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他批判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对古代唯物主义有所发展。荀子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说,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物皆可改变,能“知明而行无过矣”。 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天下既“法”治又兼用“礼”治。 [伴读]荀子强调礼法并治,难怪一位大儒,却培养出两位法家--韩非和李斯。 悟文本 荀子 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动词,停止 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同“ ”,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晒干 经过墨 线比量 指金属制的刀斧等 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动词,接 近、靠近。砺,磨刀石 第(1)段 段意概括:_____ 第(2)段: 语句点评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_____ _____ 语句点评②:“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这一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发展和提高,意在突出“学习”对人的改造作用。 段意概括:_____ 状语后置句。“青”“冰”的比喻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 过程,可以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论述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第一、二段结构 本文第一句提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青 出 于 蓝 冰 寒 于 水 輮 以 为 轮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学习的意义 劲疾 清楚 借助 车 善于奔走 船只 善于游水 横渡 同“性”,天性 外物,包括各种客观条件 第(3)段: 语句点评①:先通过“终日而思”和“须臾之所学”的对比,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然后用“跂而望”与“登高之博见”的对比,加以形象论述,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的效果。 语句点评②:这些效果的获得,并非因为人自身的固有条件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善假于物”。 段意概括:_____ 感悟·质疑:根据上文的比喻推论,说明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因为君子善于以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