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43086

2024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命题研析 打通串联线——新高考“命题情境” (四)学术情境 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5次 大小:1149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考,学案,情境,学术,命题情境,2024
  • cover
(四)学术情境 1.内涵阐释 (1)学术情境是指历史学术研究中的问题背景,如历史学家对某一历史问题有多种看法等。 (2)学术情境指与历史学者研究历史问题相关的信息,包括物质环境信息、文化环境信息、心理环境信息以及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结论等。 2.命题视角 视角 解读 引入历史学术成果 高考历史试题常引入历史学术成果来创设学术情境,让考生依据学术逻辑,进行判断 循证史论变迁 高考试题常创设史论变迁的学术情境,让学生体味历史研究的发展,通过循证变迁,感悟“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历史)认识”(恩格斯)的史学研究基点 评述史学观点 高考历史试题常呈现某个史学观点,要求考生择取赞成、反对或修改立场,依托试题所提供的材料,运用知识储备开展学科论证,进行史学专业阐述,极具历史学张力和开放特性 1.引入历史学术成果 (2023·广东高考)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 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 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 D.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 2.循证史论变迁 (2023·1月浙江选考)关于“历史事实”,学界有多种见解。有学者将“历史事实”范畴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确实发生过的历史事实(圆圈甲);史料中的历史事实,即历史本体的残存和遗迹(圆圈乙);史书中的历史事实(圆圈丙),并据此绘制了表示“历史事实”不同构成的示意图。下列各项中,对图示中网格部分的“历史事实”,解读正确的是(  ) A.客观发生过,且留有史料,但尚未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B.客观发生过,有确实的史料留存,又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C.客观发生过,却未留存史料,依靠类比推论等方法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D.未曾发生过,却错误地记载于史料之中,又被错误地当作历史真实而写进史书中的历史事实 3.评述史学观点 (2023·北京高考)(12分)延续与变迁 材料一 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的分水岭,此时欧洲告别中世纪,进入现代。 材料二 20世纪后期,有学者提出,公元1500年前后这一时段固然重要,但还不能称之为欧洲历史的分水岭,因为此时欧洲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等领域并无本质变化。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8世纪中后期,此后历史才真正步入现代,分水岭才真正出现。 历史发展往往是一个延续与变迁交织的过程。从这一角度,结合15—18世纪欧洲历史的重大史实,评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 1.(2023·徐州一模)《历史的终结》一书中指出,中国制度具有“强大的国家能力”,中国从秦汉开始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先于欧洲1800年。“现代”是指(  ) A.严密的法律体系 B.精细化的基层管理 C.理性化官僚体系 D.大一统的儒家政治 2.(2023·盐城二模)抗战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孙中山形象。 国统区历史教科书 根据地历史教科书 叙述革命活动 “民族救星”“民族救主”“全人类的福音” “主要领导者”(将孙中山的个人实践融入兴中会、同盟会的集体实践中) 阐释三民主义 “精神导师” 民族抗战的“旗帜” 评价行为事迹 “为革命立楷模”“榜样楷模” “伟大的战略家” 两种教科书对孙中山的描述与评价(  ) A.体现了两党终极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B.反映了国共两党的阶级和思想差异 C.都凸显了三民主义对抗战的指导性 D.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积极作用 3.(2023·德州三模)(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主义”流行 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形形色色的“主义”。据统计,1915年之前“主义”一词共使用约15 000次,其中“民族主义”使用约1 100多次、“帝国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