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443718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 人体感知环境 (知识点填空练习)课件(16张PPT)

日期:2025-05-2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327074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青岛,人体,16张,课件,练习,填空
  • cover
(课件网)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 第一单元人体感知环境 知识点填空练习 C O N T E N T S 目录 1 视觉 2 预防近视 3 听觉 4 嗅觉和味觉 5 触觉 视觉 第一课 1.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 ),判断物体的( )( )( )等。 2.( )是人体的视觉器官。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过( )( )等,会在( )上成像,连接视网膜的( )把信号传给( ),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3.“红眼病”传染性很强,患者不要与家人共用( )( )等,避免交叉( )。 4.干眼症常见的症状是( )和( )。 5.眼球的结构是(5个)。 6.强光刺激,气味刺激,风沙刺激 视神经 脑 光线 大小 明暗 颜色 眼睛 瞳 孔 晶状体 视网膜 毛巾 脸盆 感染 眼部干涩 有异物感 瞳孔 晶状体 睫状体 视网膜 视神经 预防近视 第二课 1.容易导致近视的行为:3个 2.患了近视,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看东西会( )。 3.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 )的肌肉调节的。肌肉( ),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 )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 ),眼睛就可以看清( )的物体。 4.健康的眼睛晶状体调节力( ),远近物体都能看得清。 5.如果长时间看( )的物体,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在( )状态,就容易疲劳,调节能力会逐渐( ),看( )的物体就会模糊。 6.预防近视的方法:3个 模 糊 晶状体 收缩 近处 变小 远处 强 近处 紧张 减弱 远处 眼睛近视成因的模拟实验(一) 近大远小 1.实验材料:凸透镜--晶状体 纸屏(屏幕)--视网膜 2.①调节好实验器材,屏幕呈清晰的像; ②把蜡烛挪到远点的位置,纸屏上的像变得( )。 ③换用凸度( )的透镜后,在纸屏上又形成了( )。 模 糊 较小 清晰的像 眼睛近视成因的模拟实验(一) 近大远小 1.实验材料:凸透镜--晶状体 纸屏(屏幕)--视网膜 2.①调节好实验器材,屏幕呈清晰的像; ②把蜡烛挪到近点的位置,纸屏上的像变得模糊。 ③换用凸度( )的透镜后,在纸屏上又形成了( ) 较大 清晰的 像 听觉 第三课 1.耳朵是人体的( )器官。 耳朵分为( )( )( )三部分。外耳由( )和( )组成;中耳由( )( )等组成,鼓膜是半透明的薄膜;内耳由( )等组成。 2.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 )后,引起( )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 )等传给( ),连接耳蜗的( )把信号传给( ),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听觉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郭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郭 听神经 脑 3.耳朵各部分的作用 ①耳郭:收集声音。 ②外耳道:传递声音。 ③鼓膜:将声音转化成振动。 ④听小骨:传递振动。 ⑤耳蜗:将振动转化成信号。 4.耳不掏不聋的说法有道理。 鼓膜震动的模拟实验 实验过程. (1)将橡皮膜包裹在纸筒一端并绷紧橡皮膜,用细线将棉球挂在橡皮膜外。 (2)一人在另一端对着纸筒说话。对着纸筒说话时,棉球会被弹起;说话声音越大,棉球被弹起得越高。 (3)纸筒用来模拟外耳道,橡皮膜用来模拟鼓膜调节好实验器材,屏幕呈清晰的像; 实验结论: 1.对着纸筒说话时,( )在振动;说话声音越大,橡皮膜振动幅度( )。进一步说明,当有声音传入耳朵时,( )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传到大脑里,大脑经过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2.( )是我们的听觉器官。 橡皮膜 越大 鼓膜 耳朵 嗅觉和味觉 第四课 1.物体散发出的气味被吸入鼻腔,( )受到气味的刺激,通过( )将信号传给( ),我们就闻到了气味。( )是我们的嗅觉器官,能分辨多种气味。 2.味蕾中的( )受到食物的刺激,通过( )将信号传给( ),我们就尝到了味道。( )是我们的味觉器官,能品尝多种味道。 3.“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明嗅觉具有( )。 4.由于大多数的食味是来自( ),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