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理解革命精神,激励向上力量 读书札记的写作技法指导 (技法指导+单元作文+高考链接) 1.了解读书札记特点和结构,学习读书札记的写作技巧 2. 养成写作读书笔记,读书札记的习惯。 训练目标 写作点拨 ———读书札记的写作技法指导 读书札记的概念: 札记,就是读书笔记,指读书时摘记的要点以及所写的心得,是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 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 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古称小木简为札,读书笔记随时条记于札,故称札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 读书札记的概念: 札记的内容丰富真实,形式简短灵活,是读书人积累材料,记录感受的重要形式。其优点是随时笔录,摘抄与点评结合,能保留材料和读者感受的真实性。缺点是由于篇幅所限,札记的系统性和深刻性较差。系列札记的整合往往能由感性而理性,由零散到集中,让读者从自由阅读进入相对专业的研究阶段。 2. 读书札记示例: 阅读《劝学》第1-2自然段,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读书札记。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人必须终身学习 ———读《劝学》札记 人之初,性本善!善良是人的天性,它是王阳明所说“此心光明”的那盏灯,是一盏常会遭遇人生的罡风苦雨的灯;人善良的天性,又如那朱熹所题咏的常得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半亩方塘;人善良的天性,更如禅宗北派领袖神秀所言的“菩提树”与“明镜台”。为了不让人的善良的明灯熄灭,人需要能力去守护;为了不让明净的心灵那半亩方塘浑浊,人需要去为心灵汲引清流;为了不让心身的明镜台惹上尘埃,人需要对它勤加拂拭。这种能力,这种勤勉,这种毅力,都需要人一辈子付出努力,这种努力的过程也正是人不断学习的过程,因此,人必须终身学习。 人如果拥有广博的知识,骄人的能力,还有高尚的德行,他就是君子。就会如泰山,让人心生敬仰之情;就会如大江大海,让人心生归依之心。而这些知识、能力与美好的德行,都需要一辈子去获取去培养去砥砺,由此可见,人怎能不终身学习? 3.札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不管写怎样的笔记,首先要读懂文章,这是基础。写读后感一般要先把文章主要内容做一个概括,然后根据自己选择的角度进行评论,或者评语言,或者评人物,只要是自己的看法即可。 4.学术论文类读书札记的写作四个步骤 第一步 概括每一段段意。 第二步 梳理论文的写作提纲。(还原作者本意) 第三步 写出你对论文的评价意见。(写出好与不好的方面) 第四步 所读论文的学术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