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62299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赋体与散体:鉴赏文章特色及寄托——精读《五代史伶官传序》联读《过秦论》

日期:2024-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90次 大小:262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高考,文章,联读,五代史伶官传序,精读,寄托
  • cover
文言文阅读专题 赋体与散体:鉴赏文字特色及寄托 ———精读《五代史伶官传序》,联读《过秦论》 【专题解释】 本专题精读《五代史伶官传序》,联读《过秦论》,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言政论文赋体重感染力、散体强化逻辑性的艺术特点,并思考政论文不同语体与作者命意寄托之间的关系。 【预习任务】 根据以下议题,由学生个人对照注释落实字词含义,以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两篇文章,梳理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1. 列出两文的论点与论据。 2. 分析这两篇政论文赋体与散体部分的语言特点。 3. 体会政论文不同语体与命意寄托间的关系。 4. 课外阅读其他文言政论文,探讨文言政论文语体特点及现实借鉴意义。 【学习任务】 第一课时 导入:我国古代素有文人论政的习惯,文言政论文的写作目的是“说服”当政者,所以,不论是《五代史伶官传序》采用逻辑性强的散体,还是《过秦论》运用感染力强的赋体,都是出于更好地表达思想,以使读者更深刻地接受自己观点的需要。 任务一 分清论点与论据———散体的逻辑性 1. 活动探究:画出文中集中体现欧阳修观点的句子。 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 活动探究:思考欧阳修得出这些观点的依据。 通过梳理依据,理解文本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1)作者以庄宗兴亡的史实为依据,得出“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观点。(2)具体分析庄宗“所以得天下”和“所以失天下”,以史为证,得出“成败之迹”“皆自于人”的判断。(3)引用《尚书》言论,用古训佐证,从具体而微的史实判断上升到一般性规律判断,据史推理,得出“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的结论。(4)明确“人事”、“忧劳”和“逸豫”的内涵,以反问观照现实,完成劝诫当朝的写作目的。 3. 问题探讨:思考这些观点之间有何联系。 明确:“庄宗兴亡”是“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依据,“成败由人”是“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印证,“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是“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深化,“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是“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题旨之所在。 本文前半部分重在叙事,后半部分转入论理,随着论证步步深入,立意层层递进。这是采用散体为主要语体特征的政论文加强思辨的逻辑性与思维深度的优势所在。 任务二 涵泳表情与达意———散体的情感性 《五代史伶官传序》主体部分采用奇句单行、不过于讲求对偶声律的散体语体,强化思辨逻辑性,情感表达节制内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改写,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1. 活动探究:第二段叙述庄宗得天下,落笔波澜不惊,个中暗藏乾坤。朗读,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1)朗读再现形象。 首先,语速慢而有力,话语哀婉低切,读出晋王的咬牙切齿、死不瞑目。 其次,朗读时重点强化十个动词的连贯与一气呵成,读出庄宗为父报仇的使命感。 (2)这一段写庄宗为父报仇部分,共用 39 字,其中 10 个是动词。学生改写该语段,使其更为简洁,如“庄宗受而藏,其后用兵,负而前,及凯旋而纳之”。比较分析,概括其表达情感的方式。 明确:①精选动词:受、藏、用、遣、告、请、盛、负、驱、纳,体现了庄宗的恭敬、谨慎与坚定。课文更明确了特殊地点、特殊方式与特定人员,体现了庄宗为父报仇的审慎态度与坚定决心。②连用短句:39 字组成 7 个句子,表现了庄宗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2. 活动探究:课文第三段庄宗失天下与得天下的盛衰对比,令人产生强烈的碰撞感与落差感。学生自由朗读,比较庄宗形象,揣摩作者是如何表现叹息之情的。 (1)阅读第三段,分析庄宗形象。 明确:盛:志得意满、意气风发、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