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海陆分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区域认知)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及其界线,以及四大洋的分布。(区域认知) 3、通过识图、绘制简图等活动,拓展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学习地图的能力。(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以及大洲界线。 教学难点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以及大洲界线。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同桌互助合作交流展示教学思路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课应充分体现这一的理念,努力创设各种活动情景,发现地理问题,收集地理信息,解决地理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导学案和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调查人类对地球面貌探索的历程,了解世界的海陆分布,做好课前预习 教学环节与内容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谈天说地: 人类对地球面貌探索的历程教师:哪一位同学愿意给大家分享一下? 教师:人类对地球全貌的认识,经历了极其漫长的历程,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这些人探索与认识家园的艰辛历程。大家说这些人对地球面貌的探索全面吗? 学生:不全面。 教师:直到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1号,完成了世界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梦想。标志着人类对地球面貌的探索进入了新的阶段。大家来看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全貌,蓝色的是什么?学生:海洋。教师:褐色的是什么?学生:陆地。教师:接下来,让我们学习第三章第一节海陆分布。找一位同学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区域认知)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的分布及其界线,以及四大洋的分布。(区域认知) 3、通过识图、绘制简图等活动,拓展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学习地图的能力。(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二、新课学习 (一)火眼金睛辨比例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教材和所给地图,完成学案中第一部分(2分钟后交流展示) 问题设计: 1、地球表层由海洋和陆地构成。海洋面积占%,陆地面积占%。概略地说,地球表层是“海洋,陆地”。 2、比较各半球中海陆面积的大小,说一说,那个半球的陆地面积更大?描述地球表层海陆分布特点。 ①从北半球看,_____(陆地/海洋)面积大;从南半球看,_____(陆地/海洋)面积大。从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在_____。 ②东半球看,_____(陆地/海洋)面积大;从西半球看,_____(陆地/海洋)面积大。从东西半球看,陆地集中在_____。 ③在陆半球中,陆地分布最为集中,_____(陆地/海洋)面积大。在水半球中,海洋分布最为集中,_____(陆地/海洋)面积大。学生完成后,交流答案。 教师总结: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__面积大于_____面积。 教师:既然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那我们是不是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 教师总结:由于古人对地球的认识有限,又加上人们生活在地球上,陆地对人类的影响更大,所以习惯上称它为“地球”。地球表层的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海洋彼此相通,连为一体,而陆地则被海洋分隔成大小不等的陆块。同学们找到下列概念: 1、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_____ 2、陆地伸向海洋的凸出部分称为_____ 3、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_____你能在地图上找到这些世界之最吗?世界上最大的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大洲?(学生指图) 教师:除了我们生活的亚洲,地球上还有几个大洲? (二)明察秋毫识大洲学生活动:※写一写:在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上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名称。(自主完成)※指一指(同桌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