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81584

第15课《无言之美》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21354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5课,无言之美,课件,18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无言之美 朱 光 潜 学习 目标 1.阅读文章,感知文意,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举例论证方法,分析作者所举的事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联系。 3.学会赏析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审美素养。 作者 介绍 朱光潜(1897—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的美学大师。 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背景 链接 本文选自《朱光潜美学文集》,有删改。本文是朱光潜先生在1924年用白话文发表的第一篇关于美学的文章,是朱光潜研究美学的开端。 在这篇文章中,朱光潜先生首次提出了“无言之美”这一美学命题。 字词 积累 瞬息万变 缥缈 信手拈来 铢两悉称 闲情逸致 心旷神怡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渊穆 意蕴 寂寥 谚语 (shùn) (piāo miǎo) (niān ) (zhū)(chèn) ( yì ) ( yí ) (xiào ) ( xǔ ) (mù) ( liáo ) (yàn) (yùn) 极其美好。 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 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一丝一毫都相吻合。铢两:比喻微小之处; 悉:都;称:相当。 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逸,安闲;致,情趣。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渊穆: 信手拈来: 铢两悉称: 闲情逸致: 心旷神怡: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初步 感知 借孔子的话引出“无言” 任务一:作者是怎样论述“无言之美”的?梳理课文脉络,完成作业本思维导图。 ① 音乐:无声胜有声 ④ 通过写景来表现 启示:⑥ 以言达意,而意不完全达之以言 相片和图画的区别 文学:言不必尽意 雕刻:含蓄不露 从情感或情绪中表现 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中的“空白”,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 话题的导入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得出结论 逻辑顺序 思考:文章引述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入“无言”这一话题,有什么作用? 精细 研读 首先,引入“无言”这一话题,从而展开了对“无言之美”的论述; 其次,以这一事例为引入,故事性强,易于理解,也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任务二: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论证“无言之美”的?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绘画 照片 图画 对比论证 绘画的选择之美 作者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一是哪一个更“和自然逼真”,二是哪一个引起的美感更浓厚。通过对比,说明尽管相片能更逼真、完整地反映实物,而图画只是选择性的、理想化的表现,但图画比相片所引起的美感更浓厚,这就通过类比,说明了“言不必尽意”所带来的“无言之美”。 精细 研读 文学 意蕴之美 言不尽意,也不必尽意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举例论证 音乐 无声之美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笆行》 举例论证 雕塑 含蓄不露之美 菩萨低眉、金刚怒目之美 《拉奥孔》 举例论证 核心概念 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无言之美 “无言之美” 指的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言”中包含着无限深远的情绪意旨;“无言”是一种含蓄艺术,简单的表述常常比冗长的演绎更值得玩味;“无言”留下广阔的艺术空间,让欣赏者获得美的体验。 内涵 阅读3—6段的内容,分析“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