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84556

10.2《师说》课件 (共6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4-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16328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2,师说,课件,64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韩愈 《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议论文体,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什么是“说” 新课导入 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本文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题目解说———《师说》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师”、“传道”、“惑”、“固”等实词。(重点) 2.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第一段并对其进行翻译。(难点) 学习目标 韩愈(768一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一起大力倡导古文运动,与柳宗元齐名,并称“韩柳”。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作者简介 Company Logo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韩愈提倡儒家思想,他在文学上最大的功绩是倡导古文运动,学习先秦和汉朝的散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强调文章应当言之有物,反对六朝以来只求形式而内容贫乏的骈体文,奠定了唐代古文的基础。 《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公元801—公元802年),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作者到国子监上任后,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作者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创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 “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柳宗元) 世人耻于学师 句读( ) 或不焉( ) 从师( ) 近谀( ) 苌弘( ) 聃( ) 蟠( ) 经传( ) 贻( ) 字词积累 cóng dòu fǒu yú dān cháng zhuàn yí pán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求学的人 跟从 疑惑 形作名,疑难的问题。 疑问代词,谁 承接连词 转折连词 指示代词,那些 动词,成为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 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本来 介词,比 承接连词 意动用法,以…为师。 名作动,学习。 因此 介词,在 哪里知道 存在的地方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没有长和幼的区分,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古之学者必有师” 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思考:人为什么要从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择师的标准是: “无贵无贱,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