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490112

四 长方体(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227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长方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
  • cover
《长方体(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长方体切割、拼接后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规律。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长方体切割、拼接后表面积和体积变化规律的理解。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并应用长方体切割、拼接后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准备 长方体模型及切割工具。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长方体的切割、拼接过程及计算示例。 练习纸和笔,供学生进行计算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回顾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深入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课探究 1. 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格一: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 名称 计算公式 示例 表面积 2lw + 2lh + 2wh 一个长5cm、宽4cm、高3cm的长方体,表面积 = 2×5×4 + 2×5×3 + 2×4×3 = 94cm 体积 lwh 同样长方体的体积 = 5×4×3 = 60cm 例题1:计算一个长8cm、宽6cm、高5cm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引导学生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并强调单位换算和计算的准确性。 2. 长方体切割、拼接后的变化 表格二:长方体切割、拼接后表面积和体积变化 操作 表面积变化 体积变化 切割 增加切割面的面积 不变 拼接 减少拼接面的面积 不变 例题2:一个长方体被切割成两个相同的小长方体,每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总体积有变化吗? 引导学生分析切割后的形状变化,并计算每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同时,强调体积在切割过程中保持不变。 例题3: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拼接成一个大的长方体,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多少?与原来两个长方体的总和相比有何变化?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拼接过程,理解拼接后表面积减少而体积不变的规律,并进行计算验证。 (三)深化理解 1. 灵活运用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例题4: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水箱,长10dm,宽6dm,高5dm。制作这个水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这个水箱的容积是多少升? 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注意单位的转换和实际应用。 2. 理解并应用长方体切割、拼接后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规律 例题5:一个长方体木块的长、宽、高分别是10cm、8cm、6cm。如果把它锯成棱长是2cm的正方体小块,可以锯出多少块?所有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多少?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切割过程,理解切割后小正方体数量和表面积之和的变化规律,并进行计算验证。 (四)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以及长方体切割、拼接后表面积和体积的变化规律。提醒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的准确性。 (五)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以检验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切割、拼接后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多观察身边的长方体物品,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一)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的能力。 学生对长方体切割、拼接后表面积和体积变化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反思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是否清晰、有条理,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多样化、生动,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堂氛围和师生互动是否良好,是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通过本节课的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