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设计|亲子沟通,共同成长 活动理念 亲子沟通作为家庭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以解决问题或增强情感联系为目的,彼此交换信息、观点、态度、情感等内容的过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年修订)》中明确指出:“小学高年级要帮助学生正确面对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渴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不希望父母对自己干涉过多,有时还对家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厌烦,不爱与父母交流。因此在亲子沟通中极易引发误会,导致亲子冲突和矛盾。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倾听在沟通中的重要性,掌握倾听父母、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学会与父母和谐相处,在生活实践中学以致用。 活动目标 1. 了解倾听与沟通的重要性。 2. 掌握与父母互相倾听、沟通的技巧。 3. 提升与父母沟通的能力,促进和父母情感的交流,体验有效沟通的快乐。 活动准备 文字卡片6 张,沟通台账50 份,课件。 活动方法 热身活动法,故事引导法,情景体验法,问题辨析法,角色扮演法。 活动对象 小学六年级学生 活动时长 40 分钟 活动过程 一、背后传字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做个有趣的游戏———背后传字”。 1. 第一轮 出示游戏规则:邀请某三列学生参加活动,教师将一个字悄悄告诉每组最后面的学生听,在保证自己听清这个字后,最后面的学生把字写在前面学生的背上,依次传递至最前面学生,当传字结束,请最前面学生写出自己感觉到的字。教师向最后面学生传递“甲”“刁”“要”字,传到最前面,邀请最前面一位学生分享自己感觉到的字。 生1:“申”“刀”“要”。 师:中间同学在用后背接收信息时是什么感觉? 生2:只能大致猜到笔画,不能准确判断每个笔画的具体位置。 师:这是为什么? 生2:因为只有后面的同学在输出信息,前面的同学只能接收信息。 师:是的,接下来我们再来一轮。 2. 第二轮 在刚才游戏规则的基础上, 增加一个条件:前面的学生在用背感觉字的时候,可以向后面的学生提问并得到回答。 教师向最后面的学生传递“工”“矢”“己”字,传到最前面,邀请最前面一位学生分享自己感觉到的字。 生3:“工”“矢”“己”。 师:中间同学在用后背接收信息时什么感觉? 生4:当我不确定笔画或者笔画的位置时,可以通过提问得知,这让猜字变得更轻松了。 师:这又是为什么? 生4:因为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会让我们心里所想的内容更接近。 师:跟第一轮对比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生4:大家基本都能猜对。 师: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第二轮准确率高了? 生4:有提问,有回答,后面的同学会详细解答有疑惑的地方。后面同学提供的信息和前面同学理解的信息之间在进行互换、核对。 师:在这个游戏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4:别人向自己传递信息时,自己要有所回应。 生5:要想让彼此之间更加准确地明白所传递的信息,就要有来有往,相互交流。 生6:在这个过程中,倾听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自己没有认真听别人说什么,那也没办法真正理解对方的信息。 师:看来同学们受到的启示还真不少!一个小小的游戏,证明了倾听与沟通的重要性。沟通的关键在于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沟通方式的不正确容易产生误解和矛盾。同学们每天和父母的相处时间是最长的,你能和爸爸妈妈很好的沟通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如何与父母沟通。 二、故事对对碰 师:在生活中,你有因为沟通不畅而与父母发生过矛盾吗?你是怎么做的?同学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一碗馄饨》。 一个小姑娘与母亲吵架了, 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她来到一个馄饨摊上, 感到饥饿难忍, 可浑身上下没有一分钱。和蔼可亲的摊主老婆婆请她吃了一碗馄饨。她满怀感激吃了几口, 眼泪就纷纷落下。老婆婆关切地问她怎么了 她说:“我们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