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灰 尘 的 旅 行 灰 尘 的 旅 行 小学生快乐读书分享会 1 2 3 4 5 激发阅读兴趣 走进作者 走进作品 走进时代 读书计划 目录 目录 01 激发阅读兴趣 目前已知的最小细菌只有0.2微米长,也就是说,5000个细菌才等于1毫米,10000个细菌才能聚集成一粒小米那么大!世界上到处都有细菌,据说,一个正常成人体内,细菌数量可以达到100多亿个,地球上人口约77亿,这个数量很庞大吧!再加上空气里的、土壤里的、海水里的,细菌在地球上的数量,绝对是一个爆炸性的数字。 激发阅读兴趣 细菌比人类更早地出现在地球上,可是长期以来,人们根本看不见它,直到1674年,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台光学显微镜,才观察到细菌这种微生物,从此,科学家们不停地研究,将细菌的秘密一一揭开,人们对细菌的认识也就越来越科学。 激发阅读兴趣 02 走进作者 1905年,高士其出生于福建省。 192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考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 1928年,在研究脑炎病毒的过程中,瓶子破裂,不幸被病毒感染,留下了终生不治的残疾,从此一直坐在轮椅上。 1930年,高士其留学归国,为祖国的医疗事业四处奔波。 1935年,高士其开始用自己僵直、颤抖的手,从事科普作品创作,成为中国第一批科普作家之一,并为此奉献了一生。 高士其,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走进作者 高士其一生创作了数百万字的科学小品、科学童话故事和多种形式的科普文章,如《灰尘的旅行》等等,他带领读者轻松进入科学世界,为读者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深受读者喜爱。 1988年,高士其逝世后,中组部确认他为“中华民族英雄”,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也将3704号行星命名为“高士其星”。 走进作者 03 走进作品 封面上有一幅图,这些小生物们就是细菌,后面的小山一样的是垃圾堆。细菌们在干什么呢?他们有的指挥,有的用铁锹铲,有的用小车推,大家正在齐心协力地清理废物呢! 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得知,细菌对人类是有贡献的,这就是科学。 走进作品 《菌儿自传》的主人公是一个名为“菌儿”的细菌,它淘气、傲慢,有时却又不乏伤感,它以亲身经历,将菌类不同族群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娓娓道来,它时而在水国游历,时而在实验室里坐牢,时而在呼吸道中探险,时而在腔肠里开会,时而在土壤中清理废物,它可以通过灰尘飞到世界各地,通过它的描述,将神秘的细菌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 走进作品 走进作品 “无情的火,真害我菌儿死得好苦也!” “人类的肚肠,是我的天堂,在那儿,没有干焦冻饿的恐慌,那儿只有吃不尽的食粮。” “人们做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做酒和面包也需要菌儿的帮忙,人们吃的豆腐、酱油之类的豆制食物,都是黄绿色麹儿的产物。” “在荒郊野外,菌儿不声不响地清除了动植物的尸体,因此赢得了’大自然的清道夫’的美誉。” “在小动物之邦里,有我所痛恨的原虫,有我所讨厌的线虫,有我所望而生畏的昆虫”。 包含细菌的衣食住行、形态,与人类、土壤的关系,从多个方面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比如《细菌的大菜馆》:“我们这一家细菌大菜馆,一开前门便是切菜间,壁上有自来水,长流不息,菜刀上下,石磨两列,排成半圆型,还有一个粉红色活动的地板。后面有一条长长的甬道,直达厨房。厨房是一只大油锅,可以收缩,里面自然产生一种强烈的酸汁,一种神秘的酵汁。厨房的后面,先有小食堂,后有大食堂,曲曲弯弯,千回百转。小食堂备有咖喱似的黄汁,以及其它油呀醋呀,一应俱全。大食堂的设备,较为粗简,然而客座极多,可容无数万细菌,有后门,直通垃圾桶。” 走进作品 这一部分的内容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