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500679

1.11呕血与便血 教案(表格式)-《诊断学》同步教学(人民卫生版)

日期:2025-04-29 科目: 类型: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4572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11,诊断学,卫生,人民,教学,同步
  • cover
授课时间 第 周 第 次课 授课专业 章节名称 常见症状 第十一节 呕血与便血 授课学时 2学时 授课层次 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呕血与便血的概念及临床表现;熟悉呕血与便血的出血部位、出血量与临床表现的关系;了解呕血与便血的临床表现与伴随症状。 2.技能目标:能抓住要点进行问诊,对呕血与便血能进行正确问诊,养成良好的诊断思维过程。 3.素质目标:养成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关心体贴病人。 教学重点 呕血与便血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解决办法】: 1.结合图片及提问法进行讲解:在授课过程中结合之前上课的咯血内容进行和用上下消化道的划分对呕血和便血进行区分,利用形象图片展示呕血与便血的病因和表现,让同学记忆深刻。 2.分析病因与疾病的联系,理解呕血与便血的临床表现特点。 教学难点 恶心呕吐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解决办法】: 利用课件结合板书,简单回顾咯血和解剖学的内容,把呕血与咯血、便血的区别给同学们讲解,并归纳总结病因和临床表现,便于学生理解。 教材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及方法: 1、理论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多媒体的使用,以形象直观的图片、动画,结合板书、借助教具的教学方式,强调重点、讲清难点。 2、图表法:用流程图讲授发生机制、病因和临床表现,使复杂的理论简单化,便于学生记忆;利用呕血和咯血,呕血和 3、互动式教学: (1)借助之前上课的咯血内容进行集体提问,引出将要学习的内容。 (2)在讲解呕血、咯血和便血的不同时,由教师引导,根据病因、临床表现等内容学生归纳出临床表现。 授课思路 授课思路及教学设计: 1、以复习咯血的内容、上下消化道的分界为导课,走入本次课堂。 2、以呕血和便血的定义为起点,让学生将解剖学知识与生理学的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并顺理成章的引入呕血和便血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让学生像串项链一样把知识紧密联系起来,既容易理解,又方便记忆。 3、呕血和便血的病因与临床表现是难点。利用图片与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阐释清楚。对呕血和便血的临床表现这个重点内容,授课突出条理性和逻辑性,在授课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通过病因的讲解,在理解发病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临床表现,再利用归纳总结的形式充分展示呕血和便血的临床表现,让同学记忆深刻。 多媒体及板书设计要点 1、运用教学媒体:板书+自制课件,以讲授法为主;教学中采用教学重难点内容精讲,注重问题启发式,引导学生思考并适当应用形象易懂的图片或动态幻灯片直观的表达和演示,突出重点,深入难点,使学生在文字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认识。 2、板书设计要点: 授课过程中辅以简明扼要的板书,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框架要点,并可对讲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要点进行即兴书写。以下为板书内容,展示了框架要点: 第一篇 常见症状 第十一节 呕血和便血 【概念】 【病因】 【临床表现】 【伴随症状】 【问诊要点】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教 学 过 程 与 内 容 现场授课部分 第一篇 常见症状———十一、呕血和便血 【导课】 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咯血知识,引出这节课所要讲的内容。 【导课的目的】:启兴、点题、启发学生思考。 概念 首先利用上下消化道的分界知识引出上、下消化道出血的异同引出呕血和便血的概念 。 呕血和便血的概念: 呕血: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等)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便血:消化道出血后,血液由肛门排出体外。粪便带血或全为血液。一般分为隐血便、鲜血便、柏油样便三类。 【授课要点】: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归纳总结,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病因: 呕血病因: 、食管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食管异物等; 胃十二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