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授课时间 第1周 授课专业 章节名称 第一篇 常见症状第二节 疼痛 授课学时 2学时 授课层次 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1、说出头痛、胸痛、腹痛、关节痛的病因及临床表现;2、知道各种疼痛的伴随症状和发生机制。能力目标:能正确对头痛、胸痛、腹痛、关节痛病人进行问诊,并记录。同时根据患者具体表现,判断可能的疾病。素质目标: 培养良好医学思维习惯,养成良好的医德素质。 教学重点 头痛、胸痛、腹痛、关节痛的临床表现。 【解决办法】:1.结合图片、案例进行讲解:在授课过程中加以突出和强调,利用形象图片充分展示不同的临床表现,让同学记忆深刻。2.利用列表比较,将繁琐临床表现简化,便于学生理解。 教学难点 头痛、胸痛、腹痛、关节痛的问诊。【解决办法】:1.课堂中5分钟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角色扮演模拟问诊程序。 教材分析 教材对疼痛部分的内容概括性强,简明扼要,覆盖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内容。 授课对象分析 授课对象为2021级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理学》、《解剖学》等临床基础课程,已具备一定的专业基本知识和专业能力,对本课程内容有一定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较为不足,课后基本不复习,对所学知识遗忘较明显,需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去点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及方法:1.讲授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通过多媒体的使用,以形象直观的图片、动画,结合板书、借助教具的教学方式,强调重点、讲清难点。2.图示法、启发式:利用图片、列表归纳的形式讲解各疼痛的临床表现,将抽像的知识简单化、趣味化,启发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高学习兴趣。3.图表法:用图表的形式进归纳、对比,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教学过程与内容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二节 疼痛一、导课: 回顾生活中体验过的疼痛部位及感受,讨论、提问,导入课程。疼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通常为机体受伤害性刺激所引起。是一个主观叙述,每个病人所反映的疼痛含义可能各不相同。疼痛是一种痛苦的异常感觉,是许多疾病的先兆信号,是病人就诊的的主要原因,疼痛又是一种警戒信号,使机体采取防卫措施,避开或去除引起疼痛的因素,对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具有保护作用。疼痛可致生理功能紊乱,甚至休克。【疼痛的发病机制】按发生部位及传导途径分 【授课要点及方法】图片讲清疼痛的机制,将疼痛的类型用表格进行简明扼要的归纳一、头痛 头痛是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眉弓、耳廓上部、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包括额、顶、颞及枕部的疼痛,可见于多种疾病,大多数无特异性,但反复发作或持续性头痛可能是某些器质性疾病所致。【病因】(1)颅脑病变 颅内感染、颅内占位性病变、血管病变、颅脑损伤、偏头痛等。(2)颅外病变 颅骨病变、颈椎病变及其他颈部疾病、神经痛、眼耳鼻和牙疾病等所致的头痛。(3)全身性疾病 急性感染、心血管疾病、中毒、尿毒症、低血糖、肺性脑病、中暑等。(4)神经官能症 【临床表现】1、发病情况2、头痛部位3、头痛的性质与程度4、发生与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授课要点】明确头痛的范围,头痛和疾病之间的关系,讲授、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展示图表 ,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伴随症状1、伴剧烈呕吐 颅内压增高2、伴眩晕 小脑肿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伴发热 全身感染性疾病或颅内4、慢性进行性头痛伴精神症状 颅内肿瘤5、慢性头痛突然加剧伴意识障碍 脑疝6、伴视力障碍 青光眼或脑瘤7、伴脑膜刺激症 脑膜炎8、伴癫痫发作 脑血管畸形、脑内寄生虫病或肿瘤9、伴神经功能紊乱 神经功能性头痛 二、胸痛 【病因】主要由胸部病变所致。胸壁疾病 皮肤、肌肉、肋骨及肋间神经的炎症和损伤。 2.呼吸系统疾病 胸膜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