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 题:项目三 生命中的元素 教学目的: 1、能够熟悉常见的必需宏量元素及它们的作用。 2、能够了解必需微量元素、可能必需微量元素及具有潜在毒性,但低剂量对人体又具有必需功能的微量元素的常见作用。 课 型:新授课 课 时: 本章安排4个课时。 教学重点: 重点:能够了解必需微量元素、可能必需微量元素及具有潜在毒性,但低剂量对人体又具有必需功能的微量元素的常见作用。 教学难点: 难点:能够熟悉常见的必需宏量元素及它们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形式:讲授课,教学组织采用课堂整体讲授和分组演示。 教学媒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媒体技术。 作业处理: 完成每个项目后的项目检测。 板书设计: 本课标题 绪论 课次 2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安排 4 学分 共2分 授课对象 院系、专业:医学专业 任课教师 教材及参考资料 1.《药用基础化学技术》,主编:周建庆 ;江苏教育-出卷网-。 2.本教材配套视频教程及学习检查等资源。 3.与本课程相关的其他资源。 教学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课堂导入 每一个项目的开头都有学习目标,然后介绍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其中穿插有例题从而帮助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书中还会有相关的知识拓展,拓宽学生视野,学习完理论知识后还配有相关的实训项目,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最后配有项目检测测试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参考以下形式: 1.衔接导入 2.悬念导入 3.情景导入 4.激疑导入 5.演示导入 6.实例导入 7.其他形式 本章基本知识汇总 任务一 生命中的必需宏量元素 生命中的必需宏量元素占人体总重量的99%,分别为:C、N、O、H、Ca、P、Na、K、S、Cl、Mg,共计11种。 一、 碳 碳是一切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虽然在地球上所有活细胞中碳的质量百分比只有18%,但因为碳可以生成单键、双键和叁键,因而碳化合物的数量众多,这是其他元素难以企及的。 1、形成糖类化合物 碳元素在生命体中最主要的作用是形成糖类化合物,人的一生中大约需要14t糖。自然界的糖类资源丰富,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CO2+H2O+太阳光叶绿素糖类+O2糖类化合物包括单糖、低聚糖和多糖。常见的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核糖及脱氧核糖等。低聚糖包括蔗糖、麦芽糖等。多糖由大量单糖缩合而成,包括淀粉、纤维素及糖原等。 糖类化合物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氧化放出能量,转化为糖原和脂肪等。最新研究显示糖类还具有生物信息识别功能,深入研究糖脂和糖蛋白有助于揭示细胞识别、免疫原理及对药物、激素的反应。人体中出现糖类代谢疾病时,主要表现为糖尿病。 2、形成脂类化合物 脂类化合物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一类种类繁多的物质,常见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脂类及衍生物包括中性脂肪、磷脂、糖脂、甾族化合物及脂溶性维生素等。 脂类化合物的功能包括供给和储存能量,参与构成细胞和组织,保护器官、维持体温,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供给脂肪酸,调节生长等。人体中出现脂类代谢疾病时,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类疾病。 3、碳元素在生命体中的循环 碳对于所有生命体来说,不仅参与了构成机体,而且还为生命提供能源。生物通过呼吸从糖类化合物中获得能量,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C6H12O6(葡萄糖)+6O26CO2+6H2O+38ATP(三磷酸腺苷)这个反应和光合作用的反应共同构成了碳元素的循环,其中二氧化碳既参与形成糖类化合物,又是糖类化合物代谢的产物,因此碳的循环对生命体而言至关重要,一旦碳的循环终结,生命体也随之终结。 二、 氮 生命体中的氮元素主要以氨基的形式参与形成蛋白质、核酸等,从而形成了细胞和组织的结构物质。相比较于糖类和脂类而言,蛋白质、核酸是更大的生物分子。 1、形成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 氨基酸含有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