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500891

项目一 溶液(教案)-《药用基础化学技术》同步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日期:2025-05-14 科目: 类型: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260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项目,溶液,教案,药用基础化学技术,同步,教学
  • cover
课 题:项目一 溶液 教学目的: 1、掌握溶液的组成及浓度表示方法。 2、了解分散系的分类,掌握胶体在光学、运动学和电学方面的性质。 3、掌握渗透压的概念及原理,并了解渗透压在医学上的重要意义。 4、掌握酸碱质子理论的要点,理解酸碱反应的实质,掌握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 课 型:新授课 课 时: 本章安排6个课时。 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溶液的组成及浓度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难点:掌握酸碱质子理论的要点,理解酸碱反应的实质,掌握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 教学过程: 教学形式:讲授课,教学组织采用课堂整体讲授和分组演示。 教学媒体: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媒体技术。 作业处理: 完成每个项目后的项目检测。 板书设计: 本课标题 绪论 课次 3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安排 6 学分 共2分 授课对象 院系、专业:医学专业 任课教师 教材及参考资料 1.《药用基础化学技术》,主编:周建庆 ;江苏教育-出卷网-。 2.本教材配套视频教程及学习检查等资源。 3.与本课程相关的其他资源。 教学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课堂导入 每一个项目的开头都有学习目标,然后介绍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其中穿插有例题从而帮助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书中还会有相关的知识拓展,拓宽学生视野,学习完理论知识后还配有相关的实训项目,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最后配有项目检测测试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参考以下形式: 1.衔接导入 2.悬念导入 3.情景导入 4.激疑导入 5.演示导入 6.实例导入 7.其他形式 本章基本知识汇总 任务一 溶液的浓度 一、 溶液浓度的概念 溶液的浓度是指在一定量的溶液或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同一种溶液根据不同的需要可选择不同的浓度表示方法,下面介绍一些医学上常用的浓度的表示方法和相关计算。 二、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和溶液制备 (一)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物质的量浓度 2、质量浓度 3、质量分数 4、体积分数 5、质量摩尔浓度 (二) 溶液的制备 在制备一定组成的溶液时,可用纯物质直接配制,也可通过溶液的稀释或混合来完成。 1、直接配制 一般非标准溶液的配制使用准确度不是太高的测量仪器,比如托盘天平、量筒或量杯等即可,而标准溶液的配制则需要使用准确度较高的测量仪器,比如分析天平、容量瓶和移液管等。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2g的NaOH。 溶液:将称量好的NaOH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动使其溶解。 移液:将上述溶液小心倒入250mL的容量瓶,用蒸馏水反复洗涤小烧杯几次,并将洗涤液也倒入容量瓶。 定容:向容量瓶小心注入蒸馏水,在液面接近刻度线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往里面加水,直至溶液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正好相切。 2、溶液的稀释 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使其浓度变小的操作称为溶液的稀释。溶液稀释的特点是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可根据这个等量关系进行计算。 3、溶液的混合 溶质相同而浓度不同的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称为溶液的混合。溶液的混合的特点是在混合前后溶质的总质量不变,而体积会有微小变化。 任务二 溶液的渗透压 一、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有一种性质特殊的膜,叫半透膜。它可以只允许小分子通过,而不能让较大的分子通过。每一种半透膜的通透性不同,有的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不允许其他任何分子通过,而有的除允许水分子通过外,还允许其他的小分子及电解质离子通过,而不允许大分子化合物通过。生物体内的毛细血管壁、细胞膜、膀胱壁等都是半透膜。 产生渗透现象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半透膜存在,二是半透膜两侧液体要存在浓度差。 在渗透过程中,水分子实际上是从半透膜两侧分别穿过半透膜,但由于两侧液体浓度不同,同体积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