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学科 化学 学校 年级 九年级 设计者 课型 新授课 一.课标分析 在2022版的《化学课程标准》中《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要求是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必需条件。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知道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现象《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是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章内容。在生活中,同学们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为今后学习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关于《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内容位于是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三章第三节内容。燃烧是人类认识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普遍的、重要的化学反应。本单元探究借助学生熟识的燃烧反应,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体会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学习控制化学变化的方法,认识控制条件对于控制化学反应的重要性。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燃烧,但是,如果控制不好,燃烧酿成火灾就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根据燃烧反应特点和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人们既可以通过提供或破坏燃烧的条件来促使或限制燃烧反应,也可以通过增加或撤掉反应物来促使或限制燃烧反应。通过改变燃烧反应的基本要素,既可以利用可燃物充分燃烧造福人类,又可以预防和控制火灾的发生。从化学反应的内在逻辑看,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化学反应,更好地应用化学反应。 教材的设计思路有利于促进学生勤于观察身边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善于思考经验做法之中的科学道理。 三.学情分析 学化学第一章开始,学生就比较系统的学习了实验室安全规则和常见仪器的基本操作,已经可以设计并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为完成本节课的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化学实验是完成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准确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对获得正确的结论至关重要。很多学生观察现象经常会顾此失彼,描述现象语言也不够准确,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燃烧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很多促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只是不能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具体地说,就是将学生已知的促进燃烧的方法和灭火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联系起来,逐步实现从生活走进化学。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燃烧现象。 2.了解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知道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4.认识爆炸的条件、知道爆炸的利与弊。 5.了解一些常见的易燃易爆品使用安全知识,并学会火场逃生的方法。 五.重点和难点 重点: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难点:1.灭火的方法。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验探究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授归纳法等。 七.教具 1.学生实验用品:火柴、小石块、铝片、纸片、棉花、酒精、水、蜡烛、烧杯、橡皮塞、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三脚架、镊子、小气球、玻璃管、白磷、红磷、稀盐酸、碳酸钠粉末等。 2.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情境 活动一:白板上展示关于燃烧与灭火的图片,燃烧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类化学反应,它的利用率极高,我们的生活、学习、生产和科学发展都离不开它。正因为如此,许多时候人们总是想方设法的去促进物质的燃烧,可如果控制不好,燃烧也会由天使变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