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16759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共33张PPT内嵌视频)

日期:2024-05-0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91116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8课,中国,古代,法治,教化,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了解先秦到明清时期德治思想和法治思想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深刻认识儒家思想逐步融入法典,礼法结合的特点,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了解乡约直接面向底层百姓进行教化的意义,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法治与德治的结合是大势所趋,理解传统文化对社会治理的深远影响,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课堂导入 《孟子圣迹图·扩充仁心》 《韩非子》书影 课堂导入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孟子圣迹图·扩充仁心》,右图是《韩非子》书影。大家思考一下,两者分别代表哪种治国思想?对!儒家德治思想和法家法治思想。那么,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法治与教化状况如何?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问题情境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如何? 自主学习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背景 (1)夏商时期,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 (2)西周统治者建立了礼制,提出“敬天保民”思想。 (3)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国君纷纷寻找治国新思想,影响最大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与法家的法治思想。 自主学习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4)战国法家思想形成之前,统治者已经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 ①《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 ②郑国的子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铸刑书”引发了辩论,这是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 图片情境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子产 铸刑书 问题情境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思想各有何内容?如何评价? 自主学习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2.内容 (1)儒家的德治思想 ①儒家认为人性善,主张德治。 ②孔子提出,统治者要“为政以德”,不要过度消耗民力。 ③孟子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自主学习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2)法家的法治思想 ①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 ②商鞅在秦国颁行了一系列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 ③韩非提倡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要赏罚分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自主学习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3.评价 (1)儒家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宣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但儒家思想并不适用于战国时期。 (2)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最终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 图片情境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孟子 商鞅 视频情境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孟子与商鞅的儒法之辩 合作探究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探究一 法家和儒家的治国理念 材料一 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属官威民,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 ———《韩非子 有度》 合作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