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517557

【湘美版】六下 第1课 形色协奏曲 核心素养教案

日期:2025-05-04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3913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美版,六下,1课,形色,协奏曲,核心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美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课时备课 单位名称:xx小学 课题:形色协奏曲 适用年级:六年级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论述 本课学习跨“造型·表现”和“欣赏·评述”两个学习领域。学习内容以非“真实摹写”的艺术创作思路为切入点,赏析写意画、抽象画对自然和情感的提炼与升华,欣赏艺术家挥洒运用色彩、线条、形块等美术语言太行印象(中国画艺术家以大块品味形色在理性构成、激情协奏中展现的抽的形状,以浓墨渲染色的合奏中,表现了象美。通过学习如何从自然中提炼形式元素、组织形式构成,玩味抽象画,进行由蕴含具艺术家在创象到纯粹抽象的造型表现活动,让学生感受满足于对自然的艺术家鲜活的创造力,关注抽象艺术的独特或在似与不似之魅力,体验抽象创作的趣味,以促进学生在现形式,或在纯于中寻找事物的内石形式美感、艺术感受力等方面的发展,开拓起来欣赏形色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创新意识,启迪学生在更高意识层面的艺术创作思维。 2.教材分析 教材呈现了六幅作品,三幅中国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三幅油画———纯形式的抽象画创作两类,引入的两个活动为形、色构成的风景画和形色交融的抽象画。 活动分别设置了思维引导型的小训练。美术语言是画家在对事物外在的形体与色彩的感悟中进行提炼而产生的。实景纷繁芜杂,如何感受、理解其美感构成,分析并提炼出单纯的形式元素组织成艺术画面,是“学习活动(以下简称“活动一”)的基的思维过程。活动一的训练即提炼美术语言的实践:从水乡实景中抽取出几种表现景物特征的形状和色彩。我们可以从吴冠中先生对水乡形式美的认识中得到一些启示,引导学生对风景组成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学习活动二通过线条和色彩表达秩序、节奏、韵律、情绪等,引发学生的感悟和联想。活动设置了水彩画湿画法的形式,以体会杏色交融之感,从形色的自然渗透混合中感受抽象美。 3.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心理逐渐成熟,认知能力,审美品味,综综合素质也在逐步提升,在欣赏与评述学习领域增加了抽象画艺术。对于抽象画的创作方法与技巧,通过讲解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对于形式美,比较专业的词语的理解,在教学中可以要尤其注意不要拔高。因此,本课以在对形的了解中注重对比、节奏(在以前的学习中学习过秩序美等内容,不直出示形式美,化大为小)。在对色的了解中,注重冷暖和情感的表现(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接受过冷色和暖色与情感的联系),这两点属于学生,非常容易理解。只是在今天的学习中把所学运用到具体的欣赏中。 二、学习目标 (一)五维目标 1.美术基础知识:通过感受—观察,分析—描述欣赏抽象画,品位形式美、意象美、抽象美。 2.美术表现: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形与色表现一瞬间的感觉,使学生获得对形式元素和原理的进一步认识与运用。 3.审美判断: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 4.创意实践: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并且能通过画画表达自己的感受。 5.审美多元化与文化理解:探索艺术创作的新天地,使学生增进美术学习的兴趣,在感受与发现中体验美术带来的愉悦。 三、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从形色构成的角度欣赏抽象画。 学习难点:体会从提炼到纯抽象的创作过程,能赏析和运用形色表现形式美感。 四、评价任务 听一段音乐,用抽象画的方式画出在音乐中感受到的形与色。 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吴冠中抽象作品水乡,猜一猜,画的是什么? 2、那到底画家表现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ppt出示水乡作品2、3) 3、你能从画中找出水乡的影子吗?(黑色—屋顶 白色—墙 彩点—人、树) 4、这三幅作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