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17560

【湘美版】六下 第4课 壶趣 核心素养教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3900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美版,六下,4课,壶趣,核心,素养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位名称: xx小学 课题:壶趣 适用年级: 六年级 设计者: 一、目标确定依据 1.相关课程标准论述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1)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课程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展能力。 (2)通过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3)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能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珍视优秀民族民间美术,增强民族自豪感,形成尊重世界多元化文化的态度 (4)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间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贯通,认识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学习,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开拓视野,拓展想象空间,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2.教材分析 《壶趣》一课属于湘美版第十二册“综合.探索”领域的一课。壶是实用的饮茶器具,也是具有鉴赏价值的艺术品,它们造型别致,工艺精良,集壶泥,壶色,壶款,壶章、书画,诸多造型因素于一体,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我国壶文化和茶文化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来说,壶不仅是一种实用器皿,还是一种艺术文化,中国的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一把看似简单的壶,却烙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是我们今天研究历史和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它们向我们默默地诉说着当时的历史风云变幻,展示着先人精湛的技艺和那时人们的审美观,每把壶都能给我们留下一种难以体味的乐趣。 本课以壶为对象,要求学生用不同媒材表现“壶”这一主题,对学生进行国画、泥塑等方面训练,提高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壶的样式有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柚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等等,壶的色泽也有很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 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用国画的形式表现出的壶古朴淡雅,韵味十足,教学时,鼓励学生在壶的造型上推陈出新,勾勒出精巧的壶体,将书、画、诗、铭、画于壶体四周或壶盖,都有画龙点睛之妙,能提升壶的风雅品质,表现出和谐的美好意境;陶艺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悠久的壶历史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壶的相关历史及盘泥条、泥板成型的制作方法,会让学生充满创作的乐趣;除此之外,结合学生所学的美术知识及技法,利用剪纸、水粉、拼贴、信息技术手段———电脑绘图等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表现方式,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通过对“壶”进行多角度的探索与实践,使学生理解壶文化的多样性,体会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同时提升学生搜集整合资料能力、交流分享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综合·探索”———壶趣的乐趣。 3.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不管从美术知识技能积累、语言表达还是搜集资料、小组合作学习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经验,《壶趣》这一课,可以让学生从自己感兴趣的点出发,积极的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研究我国壶文化的相关历史、造型、色彩、图案等知识。因此,本课教学本着自主、合作、探究、分享学习方式的原则,横向加强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间的联系,纵向地拓展美术教学领域,呈现教学内容,通过对壶文化和不同媒材表现壶这一主题的认识与理解,提升学生热爱祖国相关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学习目标 (一)五维目标 1.美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