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气压强》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我这节课的题目是《大气压强》。选自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内容,是液体压强知识的延伸,也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做铺垫。 二、实验器材 实验用品:塑料瓶,乒乓球,吸管,气球,广口瓶,纸片,塑料片。 实验创新及改进要点 这节课我设计了六个实验,有课本实验的改进,也有创新实验,但每个实验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进行设计。课本覆杯实验图片中用的纸片,改进后用的塑料片,并在塑料片两端各贴了硬纸片,加重重量,进一步体现大气压强的力量;马德堡半球实验在课堂中实验有一些困难,对于抽成真空学生感知力不强,换成吸盘排尽空气,学生体验感更强;自制饮水机利用大气压强应用于生活,学生兴趣更浓。 四、实验设计思路 大气压存在但不能直接观察到,所以我设计了一系列实验使学生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既然存在,那么具体有多大呢?通过吸盘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学生感受到了大气压强的力量,进而引发思考“如何精确测量大气压值呢?”,继而引出托里拆利实验。最后利用气压差的原理制作一系列创新实验,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探究精神。 五、实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让学生领会了效应法,培养了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通过对大气压产生原因、方向、大小的讨论学习,培养了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 3、通过实验探究大气压的大小,培养了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渗透多元探究的思想。让学生学会评估,培养学生勇于放弃、修正自己观点。 4、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应用,使学生体会科学知识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热爱科学的情操。 六、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一、在装满水的塑料瓶口处放一乒乓球,倒置塑料瓶观察现象。 实验二、用纸片盖住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并向各个方向转动。瓶口和纸都沾水看是否还有上述现象。 实验三、将两个吸盘贴紧,一次留部分空气,一次排尽空气,学生拉开体验用力的大小。 实验四、将自制的瓶身和瓶口开口的瓶子插入吸管,灌满水,移动瓶口的吸管就可以实现出水和停水现象。 实验五、上述实验的瓶子瓶口处放气球,吹大后堵住瓶身吸管,气球内灌水,拧紧开口的瓶盖,松开瓶身吸管,形成“喷泉”。 实验六、喷泉实验器材拧下瓶盖,用嘴对瓶身吸管吹气吸气,模拟肺部呼吸。 实验教学过程 首先提问学生,把乒乓球放在装满水的塑料瓶口,倒置塑料瓶,乒乓球会掉落吗?引发学生思考,接下来演示实验,学生很是震惊,分析得出是空气的力量,引出课题。 接下来演示覆杯实验,进一步体会大气压强的存在,并向各个方向转动瓶口,形象感知各个方向都受到大气压,使学生认识到气体和液体一样也是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实验结束后,部分学生提出疑问,是否是杯口的水将纸“沾”住?进一步做此实验,发现杯口和纸都沾水并不能达到上述效果。为了进一步展示大气压强的效果,改用塑料片,并将塑料片两面粘上同样大小的硬纸板,增大塑料片的重力,重复试验,还能达到上述效果。 从课本提到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出发,为了实验更简单方便,改用两个吸盘进行实验。首先两吸盘中留有部分空气,学生轻易拉开,其次将两吸盘中空气排尽,学生很用力也很难拉开。通过对比试验,进一步感知了大气压强的力量,并且可以总结出这是气压差的效果。 那么大气压到底多大呢?从覆杯实验到量桶实验到抽气筒抽气水柱上升到天花板的图片对比,从公式的本质出发,提问“若大气压强一定,如何降低液面高度呢?”同学们提到增大密度,给出密度表,同学们选出了用水银,引出托里拆利实验,进一步解释托里拆利如何精确测出了大气压值。 总结前边的步骤,开动大脑,讨论如何用塑料瓶和吸管自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