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21023

2024春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师用书新人教版必修2(打包4份)

日期:2024-05-19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22次 大小:30868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用书,打包,必修,人教,新人教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解读章首图文 培养学习志向·勇担社会责任 对章首页的设计可从三个方面理解领悟: (1)图片设计,在孟德尔数学计算手迹的章题图上,叠加着孟德尔年轻时的肖像,古旧的淡黄底色,无形中给画面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凝重。从这样的画面中同学们可想象一百多年前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的意境,体会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艰辛。 (2)章首页引言中的问题:“遗传因子是什么?”“基因为什么曾叫遗传因子?”同学们可将遗传因子和已知的基因名词挂钩,积极探求遗传因子背后的故事。 (3)简洁的小诗不仅点出了本章的主要内涵,即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探索精神,还引领同学们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开始,循着科学家的足迹,探索遗传的奥秘。 理清本章架构 初识概念体系·具备系统思维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1课时 分离定律的发现 学有目标———课标要求必明 记在平时———核心语句必背 1.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2.通过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培养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的科学思维,体会假说—演绎法和孟德尔的创新思维。3.认同在科学探究中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运用数学统计方法、提出新概念以及应用符号体系表达概念的重要性。 1.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2.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为3∶1;在测交实验中,性状分离比为1∶1。4.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形成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并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主干知识梳理】 一、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和操作方法 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品种特点 相应优势 自花传粉,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 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遗传 实验结果易于观察和分析 2.杂交实验的一般操作方法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写出下列各符号的含义 P F1 F2 × ♀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 自交 父本 母本 2.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 相关说明 P具有相对性状②③F1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④F2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分离比约为3∶1 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 三、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模拟内容 用具或操作 模拟对象或过程 甲、乙两个小桶 雌、雄生殖器官 小桶内的彩球 雌、雄配子 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 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操作步骤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及分离定律 1.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过程 2.分离定律 【教材微点发掘】 1.下图为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教材第3页图1 1),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对母本人工去雄的原因是避免自花传粉。 (2)对母本人工去雄的时间是开花前(填“开花前”或“开花后”),这样操作的原因是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成熟后就已经完成受粉,所以去雄时应选择未成熟花。 (3)在对母本去雄和人工传粉后都要进行套袋处理,这样操作的目的是防止其他外来花粉的干扰。 2.假说—演绎法的一般程序: →→→ 请匹配教材相关内容和假说—演绎法操作程序 教材相关内容 假说—演绎法操作程序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作出假说 预期测交实验结果 演绎推理 进行测交实验,获得结果 实验验证 教材问题提示 (一)探究·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