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电影《血,总是热的》 以1979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背景,讲述了一家印染厂厂长冲破重重阻力,执著推进企业改革的故事。 经济体制改革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 制作:黎燕琳 破浪远航———小岗巨变 “有人说,中国的经济体制像一架庞大的机器,有些齿轮已经锈住了,咬死了,可只要用我们的血做润滑剂……” 经典台词 当年的改革者们就是这样,要凭自己一腔热血使锈死的机器转动起来,去融化僵化体制的坚冰。 1982年12月31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李锦了解“调查农村改革情况”时说“你有发言权”。 当代中国调查研究第一人———李锦 “小岗人过的是啥日子啊。磙子一上场,先交国家的粮。场光了,粮也光了。接着,就出去要饭。我是1968年嫁过来的,生了孩子就要饭,把孩子背在身上,夜里爬火车朝南走。也没钱买票,老被车上人赶下来,挨过多少骂,背地里流了多少泪。刚分下来那一年,也没饭吃,干活干不动,就让9岁的大女儿出去要饭,送到地里。”———李锦《大转折的瞬间———目击中国农村改革》 现状是…… ①农民生活贫困,尚未解决温饱问题 “农村人民公社从1958年大跃进时代一哄而起建立到1984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在我国持续了将近27年的时间,这种体制的主要弊端是平均主义“大锅饭”,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是导致我国农村长达三十年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人民公社”大集体,你从哪里来?》 1958年人民公社社员列队集合 现状是…… 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 ②体制僵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1978年全国农业人口人均全年收入只有70多元,有近四分之一的生产队社员收入在50元以下,平均每个生产大队的集体积累不到1万元,有的地方甚至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至1978年,全国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经济日报》 现状是…… 湖南韶山公社铁皮大队社员正在收割早稻。摄于1970年 ③农业发展徘徊不前,农民生活改善缓慢 “要放松一头,不能让农民喘不过气来。”———1978年冬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陈云 邓小平 “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 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农业“大包干”,从而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保证国家,留足集体 自负盈亏 1978年12月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试行草案)》规定:不许包产到心不许分田单干 国家禁止 严宏昌 “既然是我出来领着你们干,那你们收到的粮食,必须要踊跃地贡献给国家,第一要保证国家的,第二要留足集体的,剩下的才是我们自己的。分地给你们,你们多出力、多投入,干得好,你家粮食就收得多,完成国家和集体的之后,你剩下的就多;你偷懒不投入、不出力,粮食就收得少,但你也得完成国家和集体的,那你剩的就少”。 小岗村民在当年按红手印的茅草前合影 据严宏昌回忆,小岗村于1979年秋天获得丰收,当年油料作物总产量35200斤,卖给国家24933斤,而小岗村实际油料任务是300斤,一下子就完成了百十年的任务 土地公有制 使用权———农民 安徽的做法影响了四川、甘肃、云南、广东等省份,一些地方纷纷放宽政策,采取类似做法。 1979年 小岗生产队迎来大丰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以家庭为单位 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所得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1980年9月,向阳悄然“换牌”———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