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545665

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联读课件(共34张PPT)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5-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5922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必修,选择性,统编,34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历史的镜鉴 —《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联读 活动一:制作年表和简史 1.历史的画卷,往往精彩纷呈。请根据《过秦论》的叙述,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做一份秦的兴亡简史。 国 君 事 迹 “秦”的兴亡简史 秦国有“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的地理优势,“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的君臣同心,“并吞八荒”的雄心壮志。加之国内商鞅推行变法,国外连横对付诸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秦国从此不断强大。 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秦孝公 惠文王、武 王、昭襄王 国 君 事 迹 “秦”的兴亡简史 孝文王、庄襄王 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秦始皇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威振四海。南取桂林、象郡,北筑长城却匈奴。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以弱天下之民。良将......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始皇既没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2.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提取有效信息,为李存勖整理一份简略的人物年表。 李存勖简略年表 年份 年龄 事迹 908年 24岁 接受三矢,继承父亲遗志 913年 29岁 “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 39岁 “函梁君臣之首”,“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建立后唐。 926年 42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你从上面的两个图表看出了秦朝和后唐庄宗政权的什么规律? 活动二:理清文章思路 1、快速阅读《过秦论》和《五代史伶官传序》两篇文章,找出中心论点,分析作者的论证思路及写作意图。 篇目 观点 论证思路 写作意图 《过秦 论》 《五代史伶官 传序》 “仁义不施 而攻守之势 异也” 先极写秦吞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威势,可谓盛极一时。接着写陈涉起义,天下云集响应,秦朝迅速灭亡。最后因叙而议,点明缘由,得出结论。 卒章显志。 开门见山。 先提出中心论点,继而写庄宗接受其父遗志和执行遗命,得天下和失天下来论证成败由人的道理。 都用了 借古 讽今 的手法, 借历史的 经验教训 来讽谏当 朝统治者。 “盛衰之理, 虽曰天命, 岂非人事哉” 《过秦论》写作背景 贾谊所处的时代,属西汉的“太平盛世”,许多人认为当时天下“已安已治”了,但实际上却是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按照贾谊的说法是“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治安策》)由于大地主大商人势倾王侯,土地高度集中,农民大批逃亡,农业生产遭到破坏,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作为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贾谊从秦灭亡的历史教训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他目睹现实,深感忧虑。写作《过秦论》,名为“过秦”,实为“规汉”,希望汉朝统治者以秦为鉴,施行仁政,争取民心,缓和矛盾,不要重蹈秦王朝的覆辙。目的在于为汉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鉴,维护当朝统治。 《伶官传序》写作背景 欧阳修所处的时代,正是北宋王朝开始由盛转衰的时期,社会上的各种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的一些弊端越来越严重,社会危机越来越令人不安。欧阳修等人针对当时的弊政,力图实行政治改革,以挽救北宋王朝的危机,然而他却因此接二连三地遭到当权派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忧心忡忡,很担心五代惨痛的历史重演。因此,欧阳修作《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像可以亡身”和“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的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希望宋朝统治者能够居安思危,励精图治,以免出现国家败亡的后果。 活动三:分析论证方法 1.找出《过秦论》和《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两文共同的且最突出的是哪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