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546771

2024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学类文本改写历史故事效果分析指导(含答案)

日期:2024-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6次 大小:2688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届,改写,答案,指导,分析,效果
  • cover
2024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文学类文本改写历史故事效果题 【考点分析】 着眼“文类”特征,命题指向本篇的文类特性。 “文类”是指同一“文体”的不同类别,比如小说文体又可以分为不同的文类,常见的有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散文化小说、魔幻小说、革命小说等。这里的“文类”特征就直接决定了文章的最大特点,正是“因文命题”的主要落脚点,是“因文命题”中“文”的第二层含义。具体表现为给出这一篇的文类特征,就篇分析;或是给出相关理论术语,据文找据。 如2022年新高考I卷《江上》第9题: 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江上》是历史小说,对伍子胥的历史传说进行了改编,这正是历史(故事新编)类小说的常见特征,而本题的设题指向则正源于这一文类特征。解答本题既要具备小说文体知识,又需明白历史小说改编的意图,最后再回归文本。 【技法指导】 1. 依托这一“文”的共性,思维建模 “因文命题”虽强调就特性命题,却并不意味着对共性的完全抛却。“因文命题”反对的是僵化的知识、技巧的考查,并不意味着对知识、技巧的完全否定。事实上,任何篇章都离不开文学的基本知识,所以积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必备知识,进行思维建模,是高效备考的基本要求。 思维建模首先是从文体、文类、文本的共性出发,将必备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建立思维的基本模型。比如就小说这一文体来说,它的文体共性涉及到“讲故事”的技巧,全文怎么叙事(叙述人称、叙述视角、叙述顺序、叙述节奏、叙述腔调、文类特征)、开头怎么进入(悬念式、倒叙式、写景式、故事式、以……话题引入等)、中间怎么展开(悬念、伏笔、铺垫、照应、暗示、巧合、误会、突转、对比、抑扬等)、结尾怎么收束(欧亨利式、悲剧式、喜剧式、留白式、以景作结、首尾呼应等)。小说的文本共性包括小说六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结构、读者、语言技巧。诸如此类的共性知识,是高效备考的必备知识,是准确答题的大前提大角度。只有掌握了这些大前提,才能在面对纷繁的考题时以不变应万变。 思维建模还可以针对“某一类”问题构建基本答题路径。比如:针对“历史小说”这一文类,可以构建起“历史真实性、文学虚构性、创作现实性”这三个角度的答题路径;针对“科幻小说”这一文类,可以构建起“科学性、虚构性、现实性”这三个角度的答题路径。类似的有关“类”的共性问题,均可以构建大角度的答题路径,为学生高效答题提供基本样式。 2. 紧扣这一“文”的特性,强化审题 构建思维体系,搭建思维模型,是将知识内化于心的基本路径,却并不足以应付越来越灵活化、越来越个性化的试题。因此,紧扣这一“文”的独特个性,读懂文章,深化理解不得不为。 首先,须培养读懂文本的基本能力。近年来,高考文学类文本选文的篇幅越来越长,文本数量亦有增多趋势,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读懂文本抓住要点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主要目标。信息获取与加工的能力、文学鉴赏与审美的能力、逻辑推理与论证的能力,都须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培养。 其次,须加强审题能力训练。随着“因文命题”趋势的愈演愈烈,题干审读难度也越来越大。试题的设问方式越来越灵活,答题指向并不一定明确,任务情境越来越多,精准审读题干,圈画设问关键词,方能准确把握命题意图。 最后,坚持答案在文中的基本思想。须知“因文命题”强调这一篇的特性,便意味着答案在文中,“随文答题”是应对“因文命题”的基本方法。因此,无论遇到怎样新的题目,都不必心慌,坚持读懂文本,审读题干,合理调用知识体系,便可高效应考。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