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548103

6.2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日期:2025-11-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2269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弹力,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
  • cover
(三)课时作业及教学评价设计 《第二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教学与作业设计 一、目标确定 (一)课标要求 2. 2. 3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 2. 2. 4 会测量力的大小。 (二)教材分析 单元背景:本章内容包括力的初步知识、二力平衡及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全章可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力的基本概念、作用效果及表示方法;第二部分初步了解3种常见的力的特点以及力的测量;第三部分着重研究二力平衡条件及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探讨力与运动的关系。这些内容对于后面学习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和能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要十分重视本章的教学。 本节分析:“弹力"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力,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弹力”又是一种较“复杂”的力(如弹力三要素的分析、胡克定律应用等),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较高。因此教材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弹力”的概念只要求学生“了解”,而将重点放在弹簧测力计的认识和使用上。这种编排方式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课标理念。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力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且也适应了探究式教学,初歩形成了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学生对弹力的感性认识较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弹賛随 处可见,弹力的应用也很多,因此能很自然地通过实验或实例引入弹力的教学。 (四)学习目标 1.通过常见的事例或实验,知道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塑性,了解弹力及产生的条件。 2.通过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五)作业目标 1. 认识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塑性,了解弹力及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评价设计 1.设计问题1、2、3、4促进目标1的达成。 2.设计活动1、2促进目标1的达成。设计活动3、4促进目标2、3的达成。 3.作业设计: (1)课前作业:依据作业目标,设计实验类作业,通过课前展示让学生初步认识弹性与塑性。 (2)课中作业:依据学习目标1,设计课中作业1、2,通过巩固练习进行评价,检测作业目标1达成。依据学习目标2,设计课中作业3、4,通过巩固练习进行评价,检测作业目标2达成。 (3)课后作业:课后实践作业、课后实践研究作业,通过巩固练习、实验、调查研究等形式进行评价,检验作业目标2的达成情况。 重点: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难点: 弹力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弹簧、弹簧测力计、橡皮筋、橡皮泥、钢尺、头发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作业 1. 提供实验器材:弹簧、橡皮筋、面团、橡皮泥、橡皮 (1)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将橡皮尽可能的弹高 (2)能不能用橡皮泥或者面团达成这一实验,为什么? (设计意图:在问题情境下,利用生活经验体验感受弹性、塑性,进而初步理解弹力产生的条件) (预期效果:学生能够利用生活经验达成任务,并利用生活化的语言去描述实验步骤和现象) (二)新课导入 情境1:播放视频:撑杆跳高、跳板跳水等体育比赛场景。 思考:撑杆跳高、跳板跳水比赛中运动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蹦极中的选手为什么下落到最低点后又会上升呢? (设计意图:感受力与美的结合,激发学习兴趣。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预期效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初步了解弹力的存在。) (三)新课教学 模块一、弹力 【环节一】弹性与塑性 【教师活动】问题1:分别用力作用在橡皮筋、弹簧、橡皮泥、气球、纸等物体上,物体有什么变化?松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